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的常见并发症,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常用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对母婴有不良影响,需通过饮食管理、运动干预、血糖监测、孕期随访等进行管理与干预以保障母婴健康。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高龄孕妇(年龄≥35岁)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代谢功能逐渐发生变化,胰岛素抵抗倾向增加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孕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如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且缺乏适当的运动,会增加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大量进食甜食、油炸食品等,导致能量摄入过剩,易引发胰岛素抵抗。
病史: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其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概率比无家族史者高。另外,既往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升高。
诊断标准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是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具体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1mmol/L,或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其中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对母婴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妊娠糖尿病孕妇在孕期发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加,如子痫前期等。产后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也高于正常孕妇。此外,还可能增加孕妇发生感染的几率,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等。
对胎儿的影响:胎儿可能出现过大,形成巨大儿,增加难产、产伤的风险;也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异常、胎儿窘迫等情况;并且胎儿出生后发生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风险也会升高。
管理与干预
饮食管理:根据孕妇的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要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例如多吃蔬菜、粗粮等。
运动干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等。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血糖的控制,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血糖监测:孕妇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以便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孕期随访: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妊娠糖尿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干预,尽可能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