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腰部外形、压痛叩击痛及下肢神经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初步筛查腰椎生理曲度、骨质、椎间隙等情况,CT能更清晰显示椎体等结构及椎间盘突出等,MRI对软组织结构及神经受压等显示敏感。
一、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1.病史采集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诱因可能不同,如年轻人可能与腰部外伤、过度劳累等有关,中老年人则多与腰椎的自然退变相关。需询问患者有无腰部外伤史、长期弯腰劳作史、久坐久站史等。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女性在妊娠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腰椎退变情况。要了解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等。
生活方式: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伏案工作等;运动习惯,有无经常剧烈运动或缺乏运动等情况。
病史:有无既往腰椎疾病史,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这些病史可能影响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2.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腰部的外形,有无脊柱侧弯、后凸等畸形。
进行腰部的压痛、叩击痛检查,明确疼痛的部位。
检查下肢的肌力、感觉、反射等,判断是否存在神经受压情况,如直腿抬高试验等。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意义:是腰椎退行性病变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可观察腰椎的生理曲度,如正常腰椎生理前凸是否存在变直、消失甚至后凸等情况;能看到腰椎椎体的骨质情况,有无骨质增生、椎体边缘的骨赘形成;还可观察椎间隙的宽度,椎间隙变窄是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重要表现之一。不同年龄人群的X线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老年人骨质增生等退变表现更为明显。
2.CT检查
意义:能更清晰地显示腰椎椎体、椎间隙、椎管等结构。对于骨质增生的情况显示得比X线更清楚,可明确骨赘的大小、位置;能观察椎间盘是否有突出、突出的程度及对椎管内神经结构的压迫情况等。在判断腰椎管狭窄等情况时具有重要价值,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者,CT下可能更早出现椎间盘退变等表现。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意义:是目前诊断腰椎退行性病变较为敏感的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腰椎的软组织结构,如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情况,有无椎间盘变性、突出、髓核脱出等;能观察脊髓、神经根等神经组织受压的情况,对于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等有重要意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腰椎外伤史的患者,MRI能更准确地评估损伤后腰椎的退变及神经受压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