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神经病可导致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有疼痛(如糖尿病性神经病患者常有的刺痛、灼痛等,夜间加重,年龄大的更易持续)和感觉异常(如麻木、针刺感等,长期高血糖致神经纤维受损、传导异常,病史长的更易出现);运动障碍包括肌力下降(累及支配肌肉神经致无力,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者突出)和共济失调(感觉神经受损致行走不稳等,年龄大、病程长的风险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涉及心血管系统(心率异常、血压调节障碍,病程长、年龄大的更明显)、消化系统(胃肠功能紊乱,病程长的易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女性膀胱功能障碍,病史长的常见,年龄大的症状更明显)。
感觉异常:包括麻木、针刺感、蚁走感等。患者可能会感觉手脚像戴了手套或穿了袜子一样,对温度、疼痛等感觉不敏感。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纤维,使神经传导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感觉异常,且有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发生感觉异常的概率相对更高。
运动障碍
肌力下降: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比如,患者可能会发现上下楼梯费力,拿东西时没有力气。这是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累及支配肌肉的神经,导致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减弱,在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肌力下降的情况较为突出。
共济失调: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行走不稳、平衡失调等共济失调表现。这是由于感觉神经受损后,患者对肢体位置和运动的感知出现偏差,影响了身体的平衡调节,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发生共济失调的风险相对增加,因为长期高血糖对神经的损害随时间累积,会更严重地影响神经的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率异常,如静息时心率增快,或心率对运动的反应异常。还可能导致血压调节障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突然站起时,血压明显下降,引起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自主神经受累的概率较高,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也可能有所减退,所以体位性低血压等表现可能更为明显。
消化系统:会有胃肠功能紊乱,如便秘或腹泻,腹泻往往为顽固性、无痛性腹泻,便秘则可能表现为排便困难。长期高血糖影响了胃肠道的自主神经,导致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失调,在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中都可能发生,但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出现此类消化系统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泌尿生殖系统: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可能有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尿失禁或尿潴留。这是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累及了支配泌尿生殖系统的自主神经,影响了相关器官的正常功能,在有较长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且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整体生理功能的衰退,症状可能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