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骨骨折后需避免过早负重活动,否则会影响愈合甚至导致移位;要避免患肢长时间下垂,否则会加重肿胀等;要注意局部保暖,否则会因血管收缩影响血液供应;还要避免盲目进行不恰当康复锻炼,否则会再次受伤影响愈合,不同人群在这些方面各有需注意的情况。
一、过早负重活动
(一)原理及影响
脚跟骨骨折后,骨折部位需要时间来形成骨痂进行修复。如果过早负重活动,会使骨折端承受压力,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加重损伤程度。例如,相关研究表明,脚跟骨骨折后6周内过早负重,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风险显著增加。
(二)不同人群情况
成年人:一般来说,成年人脚跟骨骨折后需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在骨折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前不能过早下地行走等负重活动。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骨骼质量相对较差,骨折愈合能力较弱,更应注意避免过早负重,否则发生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二、患肢长时间下垂
(一)原理及影响
患肢长时间下垂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使骨折部位淤血肿胀加重,不利于骨折恢复,还可能引起疼痛加剧等情况。有研究发现,脚跟骨骨折后患肢持续下垂超过2小时,骨折部位肿胀程度会明显增加。
(二)不同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骨折后生长代谢较快,但长时间下垂同样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儿童脚跟骨骨折后要注意保持患肢适当抬高,促进血液回流。
年轻人:年轻人虽然血液循环相对较好,但长时间下垂也会对骨折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应尽量避免患肢长时间处于下垂状态。
三、不注意局部保暖
(一)原理及影响
脚跟骨骨折后局部血液循环本就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若不注意保暖,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进一步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不利于骨折愈合。例如,寒冷环境下,骨折部位周围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营养物质输送受阻,影响骨痂生长。
(二)不同人群情况
女性:女性相对更怕冷,在脚跟骨骨折后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可适当增加脚部的覆盖物等。
体质虚弱者:无论是哪个年龄段体质虚弱者,脚跟骨骨折后都应注重局部保暖,以利于骨折恢复,比如可以使用保暖的被子等覆盖脚部。
四、盲目进行不恰当康复锻炼
(一)原理及影响
脚跟骨骨折后的康复锻炼需要遵循科学的步骤和方法,盲目进行不恰当的康复锻炼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伤,影响愈合进程。例如,在骨折早期就进行过度的脚部弯曲、伸展等剧烈锻炼,可能会使骨折端移位或加重周围软组织损伤。
(二)不同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进行康复锻炼时家长需格外谨慎,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温和、逐步增加强度的锻炼,避免因锻炼不当影响骨骼正常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进行康复锻炼要更加缓慢、轻柔,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锻炼方式和强度,防止因锻炼不当导致骨折部位损伤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