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纤维化是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增殖性疾病,病理特征为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致正常造血功能受影响,外周血现幼红幼粒细胞性贫血伴髓外造血,病因有基因突变及血液系统病等继发因素,临床表现有贫血相关、脾大相关及非特异性症状,诊断靠血常规、骨髓活检、影像学,治疗包括对症支持、治原发病、靶向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骨髓纤维化是一种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增殖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进而影响正常造血功能,导致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性贫血,常伴有脾、肝等髓外脏器的髓外造血。
二、病因
1.基因突变因素:约50%~60%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存在JAK2、MPL或CALR等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导致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并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促使纤维组织增生。
2.其他因素: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可由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感染等因素继发引起纤维组织增生替代骨髓造血组织。
三、临床表现
1.贫血相关表现:患者常出现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这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
2.脾大相关表现:多数患者有脾大,可出现左上腹坠胀感,严重脾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影响消化等功能。
3.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有骨痛、盗汗、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晚期患者可能因严重贫血、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相应表现。
四、诊断方法
1.血常规检查:外周血可见幼红、幼粒细胞,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泪滴形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可增高或减少。
2.骨髓活检:是诊断骨髓纤维化的重要依据,可见骨髓纤维组织明显增生,正常造血细胞被纤维组织替代。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或CT等可发现脾大、肝大及髓外造血灶等表现。
五、治疗原则
1.对症支持治疗:对于贫血严重者可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时可输注血小板。
2.针对原发病治疗:若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3.靶向治疗:对于存在JAK2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使用JAK2抑制剂等靶向药物抑制异常信号通路,改善症状。
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能治愈骨髓纤维化的方法,但需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供者情况后谨慎选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骨髓纤维化较为罕见,诊断时需谨慎鉴别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上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且要充分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身体耐受性,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权衡治疗收益与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注重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妊娠等特殊情况对治疗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兼顾生育等需求,必要时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