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的高发人群包括:中老年人群因年龄增长关节退变易高发;女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因雌激素下降易高发,男性重体力劳动者因腰部负荷大易高发;长期不良姿势者和缺乏运动者因姿势及肌肉力量问题易高发;既往有腰椎外伤史者和腰椎先天性发育异常者因关节曾受损或结构异常易高发。
一、年龄因素相关高发人群
1.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小关节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中老年阶段,腰椎小关节的软骨逐渐磨损、变薄,关节囊松弛,韧带弹性下降等。例如,有研究表明,50岁以上人群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关节的长期磨损和退变累积,使得腰椎小关节更容易出现损伤性关节炎。
2.青少年中特殊情况:虽然青少年相对较少发生,但一些有特殊运动损伤史的青少年也可能成为高发人群。比如从事高强度、高风险运动(如体操、举重等)的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腰椎小关节,导致关节过早出现退变相关改变,增加了患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的风险。
二、性别因素相关高发人群
1.女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人群:女性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对维持关节软骨的代谢等有重要作用,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影响关节软骨的营养供应和修复能力。研究发现,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高于同龄男性。这是因为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得女性关节软骨更容易出现退变,进而引发损伤性关节炎。
2.男性重体力劳动者:男性中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也是高发人群之一。重体力劳动中腰部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荷,腰椎小关节长期受到过度的压力和磨损。例如建筑工人、搬运工人等,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腰椎小关节反复受到冲击和劳损,随着时间推移,容易导致关节的退变和损伤,引发损伤性关节炎。
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高发人群
1.长期不良姿势人群:长期伏案工作者、长时间弯腰劳作人群等属于此类。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伏案时脊柱前屈、弯腰劳作时腰椎处于过度前屈等姿势,会使腰椎小关节受力不均衡,导致关节软骨磨损不均,加速关节的退变。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职员,由于长时间保持屈颈、含胸、弯腰的姿势,腰椎小关节承受异常应力,增加了患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的风险。
2.缺乏运动人群:缺乏运动的人群,腰椎周围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肌肉力量不足会影响对腰椎的稳定作用,使得腰椎小关节更容易受到损伤。比如长期久坐且很少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腰椎周围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力量下降,关节的稳定性变差,容易引发损伤性关节炎。
四、特殊病史因素相关高发人群
1.既往腰椎外伤史人群:曾经有过腰椎外伤的人,即使外伤已经愈合,但腰椎小关节可能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为后续退变性改变埋下隐患。例如,曾经有过腰椎骨折、脱位等外伤的患者,在受伤后的恢复过程中,腰椎小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随着年龄增长和进一步的退变,更容易发展为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
2.腰椎先天性发育异常人群:一些腰椎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人,如腰椎小关节形态异常、关节突不对称等,使得腰椎小关节在正常生理活动中承受的应力分布不均,更容易出现退变和损伤。例如腰椎小关节先天性半脱位或关节突畸形的患者,其腰椎小关节的力学环境与正常人不同,长期处于异常应力状态下,导致损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