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分良性和恶性,良性生长慢,影像表现边界清、密度均匀,病理细胞形态似正常、不转移;恶性生长快,影像有毛刺分叶、强化明显,病理细胞异型性大、易转移,良性大肿瘤可压迫致症状,恶性严重影响健康可转移危及生命,鉴别靠活检和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生长速度
良性肺部肿瘤:生长较为缓慢,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体积变化不大。例如一些错构瘤,可能数年甚至数十年才会有较明显的体积改变,这是因为其细胞增殖相对有序,受机体调控相对较好。
恶性肺部肿瘤:生长速度通常较快,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占据肺部组织空间,例如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等,可能几个月内就会观察到肿瘤明显增大。
二、影像学表现
良性肺部肿瘤:
X线表现:多表现为边缘清晰、光滑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密度较为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一般不会侵犯周围组织。例如炎性假瘤在X线片上常呈边界清晰的肿块影。
CT表现:肿瘤边界锐利,形态规则,内部密度均匀,周围肺组织一般无明显浸润改变,增强扫描时多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比如纤维瘤在CT下可见边界清楚的结节,强化不明显。
恶性肺部肿瘤:
X线表现:常表现为边缘不清晰、有毛刺征、分叶征的肿块,可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可能会侵犯胸膜等周围结构。例如肺癌常可见到有毛刺的肿块影。
CT表现: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分叶,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能有坏死、空洞等改变,增强扫描时多呈明显强化,且容易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如小细胞肺癌在CT上常可见到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三、病理特征
良性肺部肿瘤:
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相似,细胞核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分裂象少见。例如肺部的脂肪瘤,瘤细胞形态与正常脂肪细胞类似,排列有序。
一般不侵犯周围组织,也不会发生转移,手术切除后通常不易复发。
恶性肺部肿瘤:
细胞形态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如肺癌细胞与正常肺细胞相比,形态差异显著,核的大小、染色等都有异常改变。
具有侵袭性,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并且通过淋巴道、血道等途径发生远处转移,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
四、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肺部肿瘤:较小的良性肿瘤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对机体影响较小;但较大的良性肿瘤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的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导致呼吸困难等,但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例如较大的支气管平滑肌瘤可能会引起气道梗阻,影响呼吸功能,但通过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恶性肺部肿瘤:会严重影响机体健康,早期可能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还可能转移至其他重要脏器,如脑、骨等,危及生命。例如肺癌晚期转移至脑部可引起头痛、呕吐、偏瘫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五、鉴别诊断方法
活检:是区分肺部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等特征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对于身体状况较好能够耐受活检操作的患者适用,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患者活检的风险和操作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谨慎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活检方式。
肿瘤标志物检测:一些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在恶性肺部肿瘤患者体内可能会升高,但肿瘤标志物检测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不能单独依靠其来确诊良恶性肿瘤。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正常参考范围可能有差异,而且一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等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