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髁软骨损伤可通过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评估,轻度损伤可采用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非手术治疗,严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需手术,包括软骨修复手术和关节镜手术,预后因损伤程度而异,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调整康复方案。
一、膝盖髁软骨损伤的评估
1.症状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膝盖疼痛,尤其在活动时加重,如上下楼梯、蹲起等动作;还可能有关节肿胀、卡顿感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因活动量大可能更易出现卡顿等情况,成年人可能因运动损伤等原因发病。有既往膝盖外伤史等情况的人群更易发生髁软骨损伤。
2.医学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等检查,初步判断膝关节的稳定性及软骨损伤相关情况。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观察膝关节骨质情况,但对软骨损伤显示不敏感。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髁软骨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软骨损伤的部位、程度等,如软骨损伤的分层、缺损等情况。
二、非手术治疗
1.休息与制动:对于轻度的膝盖髁软骨损伤,首先要让膝关节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等加重损伤的活动。可以使用支具等进行制动,限制膝关节的过度活动,给软骨修复创造条件。不同年龄人群制动时间需根据损伤程度等调整,儿童可能制动时间相对较短但需密切观察。
2.物理治疗:
冷敷:在损伤早期(一般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热敷:损伤48小时后,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组织修复。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等促进软骨修复相关的细胞活动等,有研究表明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对软骨修复有积极作用。
电刺激疗法:通过电刺激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改善膝关节的血液循环,辅助软骨修复。
3.康复训练:
膝关节周围肌肉锻炼:比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患者平卧,将腿伸直,收紧大腿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还可以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等,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稳定膝关节,减轻软骨的负荷。不同年龄人群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需调整,儿童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造成损伤。
关节活动度训练:在疼痛允许范围内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等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僵硬,比如坐位垂腿等训练方法,逐渐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对于软骨损伤较严重,如出现较大面积的软骨缺损、分层严重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比如软骨损伤达到Ⅲ度及以上,影响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时。
经严格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的患者也可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软骨修复手术: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取患者自身少量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然后移植到损伤的软骨部位,促进软骨修复。有研究显示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膝关节功能,修复软骨。
马赛克成形术:从膝关节非负重区取下小块正常软骨,移植到负重区的软骨缺损处,类似马赛克拼接。
关节镜手术:通过关节镜可以清晰观察膝关节内部情况,对损伤的软骨进行清创等操作,去除损伤的软骨碎片等,利于修复。
四、预后与康复随访
1.预后情况:轻度的髁软骨损伤经过合适的治疗可能恢复较好,膝关节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中重度损伤经过治疗后也可不同程度改善症状,恢复部分功能,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膝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不同年龄预后有差异,儿童的软骨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关注长期的膝关节功能情况。
2.康复随访: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等评估软骨修复情况,同时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等。比如每3-6个月进行一次MRI检查等,观察软骨修复进展。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逐步增加活动量等,避免再次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