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腰痛原因可通过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进行。症状表现包括腰部本身病变(如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和脊柱外组织病变(如腰肌筋膜炎、肾脏疾病等)相关症状;体格检查有腰部局部检查(压痛、肌肉紧张度)和神经系统检查;辅助检查包含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及实验室检查(怀疑肾脏疾病时的尿常规、肾功能等),这些检查可帮助明确腰痛的具体原因。
一、通过症状表现判断
(一)腰部本身病变相关症状
1.肌肉劳损:多有长期弯腰劳作、久坐等诱因,表现为腰部弥漫性疼痛,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疼痛范围较广泛,一般无下肢放射痛,但可能伴有腰部肌肉紧张。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易出现腰部肌肉劳损,疼痛程度相对较轻,经适当休息和按摩等可改善。
2.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症状是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放射,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可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直腿抬高试验等体格检查可呈阳性。多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腰部外伤史的人群。
3.腰椎管狭窄症: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麻胀痛,需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症状可随行走距离增加而加重。部分患者也可伴有下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等表现,好发于中老年人,与腰椎退变等因素有关。
4.腰椎骨折:有外伤史,如高处坠落、重物撞击等,伤后腰部立即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局部可能有肿胀、压痛,若为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出现脊柱后凸畸形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发生,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更易发生。
(二)脊柱外组织病变相关症状
1.腰肌筋膜炎:腰部疼痛多为酸痛、胀痛,疼痛部位较固定,可触及皮下结节,晨起时疼痛较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劳累后又加重,疼痛可随天气变化而波动,如阴冷潮湿天气时疼痛可能加重。常见于长期腰部着凉、姿势不良的人群。
2.肾脏疾病:如肾盂肾炎,除了腰痛外,还可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肾结石引起的腰痛多为突发的剧烈绞痛,可向会阴部放射,同时可伴有血尿等表现,通过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可辅助诊断。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女性相对更易患肾盂肾炎。
二、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
(一)腰部局部检查
1.压痛检查:医生会按压腰部不同部位,若在某一特定节段有明显压痛,可能提示该节段的椎体、椎间盘或周围软组织有病变,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相应椎间隙旁侧可有明显压痛。
2.肌肉紧张度检查:触摸腰部肌肉,若发现肌肉紧张、僵硬,多提示肌肉有劳损或炎症等情况,如腰肌筋膜炎时腰部肌肉紧张度常增高。
(二)神经系统检查
对于有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的患者,需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下肢的感觉(如痛觉、触觉等)、肌力测试以及腱反射检查等。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能出现下肢相应皮节的感觉减退、肌力下降等情况,通过这些检查可初步判断神经受压情况。
三、借助辅助检查明确原因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观察腰椎的骨质结构,如有无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体骨折等情况,对于初步了解腰椎的形态和退变情况有一定帮助,但对软组织病变显示欠佳。不同年龄人群的X线表现会因生理退变等因素有所不同,老年人腰椎X线常可见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等退变表现。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腰椎的骨性结构,如椎间盘是否突出、椎管是否狭窄、椎体是否有骨折等,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有重要价值。可明确病变的部位、程度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清晰显示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情况,能更好地判断椎间盘突出的程度、脊髓受压情况以及有无椎管内其他病变等,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应用,尤其对软组织病变的显示优势明显。
(二)实验室检查
如怀疑肾脏疾病导致腰痛,可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尿常规可发现有无血尿、蛋白尿、白细胞等异常,肾功能检查可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肾脏病变引起的腰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医生会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