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多由急性肝功能衰竭引发,核心症状为突发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和脑电图异常;慢性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分隐匿性和显性,隐匿性无明显意识障碍但神经心理测试异常,显性表现为明显意识障碍。其分级采用West-Haven标准,0-4级分级是预后评估重要指标,儿童、老年患者有特殊表现。伴随症状与并发症包括神经肌肉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特殊人群管理方面,妊娠期女性、慢性肾病患者、长期饮酒者合并肝性脑病时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分类及核心症状
1.1急性肝性脑病(A型)
急性肝性脑病多由急性肝功能衰竭引发,常见于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急性暴发等场景。其核心症状为突发意识障碍,患者可在数小时至数日内从清醒状态迅速进展为昏迷,期间伴随扑翼样震颤(双手平举时手指出现不规则、快速扑动样动作)和脑电图异常(表现为三相波或慢波增多)。研究显示,急性肝性脑病患者中约60%~70%会在发病后72小时内出现深度昏迷,需紧急干预。
1.2慢性肝性脑病(B型/C型)
慢性肝性脑病多见于肝硬化患者,根据病程可分为隐匿性肝性脑病(CHE)和显性肝性脑病(OHE)。CHE患者无明显意识障碍,但可通过神经心理测试(如数字连接试验、轨迹描绘试验)发现注意力、计算力及操作能力下降,约40%~5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此类隐匿性认知损伤。OHE则表现为明显意识障碍,从Ⅰ期(轻度性格改变、焦虑)到Ⅳ期(昏迷)逐步进展,其中Ⅱ期(嗜睡、行为异常)和Ⅲ期(昏睡、可唤醒)患者常出现定向力障碍、昼夜节律颠倒及言语不清。
二、肝性脑病的分级与临床意义
2.1West-Haven分级标准
该标准将肝性脑病分为0~4级:0级为隐匿性,仅神经心理测试异常;1级表现为轻度认知障碍(如计算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2级为嗜睡或行为异常(如乱穿衣服、随地大小便);3级为昏睡但可唤醒,存在明显定向障碍;4级为昏迷,对疼痛刺激无反应。临床数据显示,分级每升高1级,患者1年死亡率增加15%~20%,分级是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2.2儿童与老年患者的特殊表现
儿童肝性脑病(多见于先天性代谢病或急性肝衰竭)常以呕吐、拒食、易激惹为首发症状,扑翼样震颤可能不明显,需通过血氨检测(儿童正常值<80μmol/L)辅助诊断。老年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可能仅表现为淡漠、睡眠颠倒,易被误诊为老年痴呆,需结合肝功能(如白蛋白<30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秒)及血氨(>100μmol/L提示高危)综合判断。
三、肝性脑病的伴随症状与并发症
3.1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除扑翼样震颤外,约30%的患者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齿轮样强直)、腱反射亢进及Babinski征阳性,提示皮质脊髓束受累。长期肝性脑病患者可能并发获得性肝脑变性,表现为帕金森样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需通过头颅MRI(T1加权像可见基底节区高信号)鉴别。
3.2消化系统症状
约50%~60%的肝性脑病患者合并便秘,肠道氨吸收增加是重要诱因。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尤其进食高蛋白饮食后),需警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此类并发症可使肝性脑病风险增加3倍。
四、特殊人群的肝性脑病管理
4.1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肝性脑病多见于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表现为突发恶心、呕吐、黄疸及意识障碍,需紧急终止妊娠。血氨检测可能受妊娠期生理变化影响(正常值上限可升至65μmol/L),需结合肝功能(ALT>1000U/L、胆红素>5mg/dL)及超声(肝脏回声增密)综合诊断。
4.2慢性肾病患者
慢性肾病(尤其终末期肾病)患者合并肝性脑病时,血氨清除能力下降(正常肾脏可排泄约20%的氨),需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0.6~0.8g/kg/d),避免使用含氮药物(如甘露醇)。此类患者肝性脑病复发率较普通人群高40%,需定期监测血氨(每3个月1次)。
4.3长期饮酒者
长期饮酒者(每日酒精摄入>40g)合并肝性脑病时,需警惕酒精性肝病与韦尼克脑病共存。韦尼克脑病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及意识模糊,补充维生素B1(100mg/d静脉注射)可改善症状,但需与肝性脑病治疗(如乳果糖、利福昔明)同步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