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有可能发生羊水栓塞,其机制是分娩时羊水通过子宫切口血窦进入母体循环触发过敏和凝血反应,相关风险因素有产妇因素(高龄、多产等)和手术操作因素,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有多种症状,应对需立即综合抢救,医生会评估风险并监测,产妇及家属要了解该并发症并配合。
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羊水是不会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剖腹产时子宫壁存在破损的血窦,羊水成分中的有形成分(如胎脂、胎粪、角化上皮细胞等)就可能通过这些血窦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触发机体的一系列过敏和凝血反应。
剖腹产中羊水栓塞的相关风险因素
产妇因素:高龄产妇、多产妇、有妊娠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情况的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高龄产妇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机体对羊水成分的应激反应可能更为强烈;多产妇子宫肌纤维等组织可能存在一定损伤,增加了羊水进入血窦的机会等。
手术操作因素:剖腹产手术中子宫切口的处理、胎儿取出时的宫腔内压力变化等操作环节,如果操作不当,会进一步增加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可能性。例如子宫切口处血窦开放程度较大时,羊水更容易通过。
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及应对
临床表现:羊水栓塞起病急骤,产妇可能在剖腹产过程中或术后短时间内出现烦躁不安、寒战、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随后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大量阴道流血、伤口渗血、皮肤瘀斑等,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
应对措施:一旦怀疑羊水栓塞,需立即进行抢救,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抗休克、抗过敏、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多方面的综合救治。
对于准备进行剖腹产的产妇,医生会充分评估其风险,在手术过程中也会密切监测产妇情况,尽量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同时,产妇及家属也需要了解羊水栓塞这一可能的严重并发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