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有多种复位方法,足蹬法适用于大多急性肩关节前脱位成人患者;科氏法主要用于肩关节前脱位,儿童需谨慎;牵引推拿法用于肌肉发达、脱位时间稍长或身体状况允许的老年患者;肩关节镜下复位适用于复杂肩关节脱位,儿童一般不首先采用,儿童复位要轻柔,老年患者复位要注意力度适中及预防并发症。
一、足蹬法(Hippocrates法)
适用人群:适用于大多数急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一般成人较为常用,儿童由于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较少采用此方法。
操作步骤: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者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在牵引下逐渐内收、内旋上肢,利用足跟作为支点,将肱骨头挤入关节盂内。
二、科氏法(Kocher法)
适用人群:主要用于肩关节前脱位,需注意儿童肩关节结构较为薄弱,使用该方法时需谨慎,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操作步骤: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腕部,屈肘到90°,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先将上臂外展、外旋,然后内收、内旋,将肱骨头复位。
三、牵引推拿法
适用人群:对于肌肉发达、脱位时间稍长的肩关节脱位患者,可采用此方法,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也可考虑,但需评估身体耐受情况。
操作步骤:患者仰卧,肩部垫高,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术者用布单套住患肢手腕部,沿患肢方向进行牵引,持续牵引一段时间后,进行推拿操作使肱骨头复位。
四、肩关节镜下复位
适用人群:适用于某些复杂的肩关节脱位,如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等情况,对于身体状况较好、脱位情况较复杂的患者可考虑,儿童一般不首先采用此方法,除非有特殊复杂情况且经评估适合。
操作步骤:通过关节镜插入相关器械,在镜下准确找到脱位的肱骨头位置,然后进行复位操作,相对开放手术创伤较小,但对设备和医生技术要求较高。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肩关节脱位复位时需更加轻柔,因为儿童骨骼、肌肉等组织发育尚未成熟,避免过度用力造成骨骺损伤等;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复位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防止在复位过程中造成骨折等并发症,复位后要加强护理,注意预防再次脱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