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增生即腰椎骨质增生,大多数患者无需手术,无症状或症状轻者可通过保持良好姿势、物理治疗、适度锻炼等,规范保守治疗有效者也无需手术;而神经或脊髓受压严重、病情进行性加重影响生活且保守治疗无效者需手术,不同人群处理方式有差异,老年人、特殊时期女性、有不良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者需特殊考量。
无需手术的情况:
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很多人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有腰椎骨质增生,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等,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即可。对于仅有轻微腰痛等症状的患者,可先采用保守治疗,如物理治疗(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还可进行适度的腰背肌锻炼,比如小飞燕动作等,增强腰背肌力量,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有助于减轻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通过规范保守治疗有效者:经过3-6个月规范的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可能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还可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等,如果存在神经受压出现麻木等症状时)、康复训练等,症状明显缓解的患者,不需要手术。
需要手术的情况:
神经或脊髓受压严重:当腰椎骨质增生导致神经根管狭窄,压迫神经根,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且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异常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去除增生的骨质等压迫物,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症状。
病情进行性加重影响生活:腰椎骨质增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也可考虑手术。例如患者因腰椎骨质增生导致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保守治疗无法改善这种状况时,手术可能是改善病情的选择。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面对腰椎骨质增生时,处理方式有一定差异。对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更要谨慎权衡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风险与收益,保守治疗时要注意选择对身体负担较小的方法;女性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出现腰椎骨质增生,治疗需考虑对胎儿、婴儿的影响,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保守治疗方法;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弯腰劳作、久坐等)的人群,在治疗后更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预防病情复发;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同时,更好地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