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需通过病史与症状评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要与蜂窝织炎、气性坏疽等鉴别,对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不同考量,需综合多方面情况诊断及鉴别。
症状观察:患者通常会出现局部剧烈疼痛,且疼痛程度往往超过局部损伤的程度。同时,局部皮肤可能迅速出现红肿、发热等表现,并且病情进展较快,皮肤可能很快出现紫黑色坏死区域。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中毒表现。
体格检查
局部体征检查:检查局部皮肤的温度、颜色、质地,观察是否有皮下气肿,可通过触诊感知皮下是否有捻发感,这是因为细菌感染产生气体导致。另外,检查局部组织的张力,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局部组织张力较高。
全身状况检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了解全身感染中毒的严重程度。例如,严重感染时心率会增快,血压可能下降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通常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例如,白细胞计数可能超过15×10/L,中性粒细胞比例>80%。
血生化:可能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等,这是由于全身感染导致脏器功能受损。血糖也可能出现异常,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可能进一步升高。
病原学检查:取病变部位的分泌物或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明确感染的病原菌,如常见的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并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皮下组织内的积液、气体等异常情况,有助于判断局部炎症范围及有无积脓等。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深部组织的病变情况,如筋膜的增厚、坏死范围等。可以看到筋膜下的低密度影以及气体影等,对于诊断坏死性筋膜炎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更早发现筋膜的炎症、坏死等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坏死性筋膜炎。
鉴别诊断
与蜂窝织炎鉴别:蜂窝织炎一般局部症状相对较轻,病变范围相对局限,进展速度不如坏死性筋膜炎快,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可进行鉴别。
与气性坏疽鉴别:气性坏疽也有局部气体产生等表现,但病原菌不同,气性坏疽主要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而坏死性筋膜炎病原菌多样,可通过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更要仔细观察其局部及全身表现,尤其注意儿童皮肤变化及是否有异常哭闹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评估其耐受手术等治疗措施的能力;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诊断相关检查及治疗,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感染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