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的处理分急性期和后续医疗评估诊断及进一步处理。急性期需休息制动、冷敷、加压包扎;医疗评估诊断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MRI);轻度撕裂可保守治疗,中重度撕裂多需手术,术后均需康复训练,不同年龄患者处理有差异。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制动: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膝关节进一步负重和屈伸,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减轻膝关节负担,让受损的半月板得到初步的保护,防止损伤加重,尤其对于儿童等活动较为活跃的人群,更需严格制动以促进损伤修复。
2.冷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膝关节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适用,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膝关节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减轻肿胀,但包扎力度要适中,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效果,需根据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医疗评估与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膝关节体格检查,包括麦氏征、研磨试验等特殊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半月板撕裂情况,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在检查时的反应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检查方法和原则是一致的。
2.影像学检查
膝关节X线检查:可初步排除膝关节其他骨性结构的损伤,如骨折等,但对于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有限。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半月板撕裂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半月板的形态、撕裂部位和程度等,对于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患者均可进行MRI检查来明确半月板损伤情况。
三、根据损伤程度的进一步处理
1.轻度撕裂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轻度的半月板撕裂,可采取保守治疗措施,继续保持休息制动,根据恢复情况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如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等,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影响生长发育。一般需要定期复查MRI,观察半月板损伤的恢复情况。
2.中重度撕裂
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的半月板撕裂,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和半月板切除术等。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适用于有缝合条件的半月板撕裂,能够尽可能保留半月板的功能;而半月板切除术则适用于损伤严重无法缝合的情况。手术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儿童患者由于半月板血运较丰富,部分撕裂有自行愈合可能,但也需严格评估后再决定治疗方案。术后同样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的时间和强度会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