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5p征的症状

来源:民福康

骨筋膜室综合征5p征包括疼痛(早期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苍白(因动脉供血受阻致肢体远端供血减少出现皮肤苍白)、感觉异常(神经缺血致麻木、刺痛等感觉减退或异常)、无脉(骨筋膜室压力过高致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肌肉瘫痪(缺血过久致肌肉功能受损出现肌肉无力至完全瘫痪),且各症状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有不同表现。

疼痛(Pain)

发生机制: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早期为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是最早期的症状。例如,当肢体受到外伤后,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且随着时间推移,疼痛程度不断加重,即使给予一般的止痛措施也难以缓解。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由于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异常行为来提示疼痛。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疼痛可能会加重其心肺负担,需要更密切观察。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疼痛表现的不同,但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对疼痛的敏感度略有不同,但这与骨筋膜室综合征本身的疼痛机制无直接关联。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可能在受伤后更容易忽视早期疼痛症状,因为其日常工作中肢体劳累频繁,对轻微疼痛不敏感,但这也增加了骨筋膜室综合征延误诊断的风险。

病史影响:有骨折等创伤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肢体疼痛时,要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因为骨折部位周围的骨筋膜室压力变化更容易诱发该综合征。

苍白(Pallor)

发生机制:由于骨筋膜室压力增高,动脉供血受阻,肢体远端供血减少,出现皮肤苍白。早期受累肢体皮肤苍白、发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发绀等改变。例如,肢体的皮肤颜色变得苍白,与正常肢体颜色对比明显。

年龄因素影响:新生儿或婴儿的皮肤较薄,苍白表现可能更容易观察,但由于其血液循环特点,需要更细致判断。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外周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苍白表现可能与基础疾病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有重叠,需要仔细鉴别。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的苍白表现差异,但女性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对苍白表现的判断有一定干扰。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的人群,本身血管弹性可能较差,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苍白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且恢复可能更缓慢。

病史影响:有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史的患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苍白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其基础血管状态已经存在异常。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发生机制:神经受到缺血影响,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患者会感觉肢体远端有麻木感,对痛觉、触觉等感觉减退或异常。例如,患者可能感觉受伤肢体的手指或脚趾麻木,对触碰的感觉不灵敏。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觉异常的表述可能不精确,需要通过观察肢体活动等其他表现辅助判断。老年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减退,感觉异常的表现可能与自身基础神经病变有混淆,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导致的感觉异常差异,但女性在围绝经期等激素变化时期,可能对感觉异常的敏感度有一定波动。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精细操作的人群,如钢琴演奏者等,其手部感觉较为敏锐,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感觉异常可能更早被察觉。

病史影响: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病史的患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感觉异常的表现可能与基础神经病变叠加,增加诊断难度。

无脉(Pulselessness)

发生机制:骨筋膜室压力过高,导致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早期可能仅能触及微弱脉搏,随着病情进展,脉搏逐渐消失。例如,通过触摸肢体远端的动脉搏动,发现搏动较对侧明显减弱或消失。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的动脉较细,触摸脉搏相对困难,需要借助更专业的检查手段,如超声多普勒等。新生儿的动脉搏动观察更需谨慎,因为其动脉本身较脆弱。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的无脉表现差异,但女性妊娠时循环系统的变化可能对动脉搏动的判断有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运动导致血管弹性良好的人群,可能在早期无脉表现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仍会出现脉搏消失。

病史影响:有动脉炎等血管病史的患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无脉症状可能更容易出现,且病情可能进展更快。

肌肉瘫痪(Paralysis)

发生机制:缺血时间过长,肌肉功能受损,出现肌肉瘫痪。早期表现为肌肉无力,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完全瘫痪。例如,受伤肢体的手指或脚趾无法正常活动,不能完成抓握等动作。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的肌肉功能处于发育阶段,肌肉瘫痪的表现与成人不同,可能更易被忽视其早期的无力表现。老年患者肌肉本身功能减退,发生肌肉瘫痪时,与自身基础肌肉萎缩等情况可能混淆,需要仔细评估。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的肌肉瘫痪表现差异,但女性在产后等特殊时期,肌肉恢复能力可能与男性不同,但这与骨筋膜室综合征本身的肌肉瘫痪机制无直接关联。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不运动的人群,肌肉力量本身较弱,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肌肉瘫痪表现可能相对更早出现。

病史影响:有肌肉疾病等病史的患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肌肉瘫痪症状可能更严重,且恢复更困难。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无脉症
无脉症临床上主要是指手部桡动脉无搏动或搏动减弱,不能触及,手掌部有动脉供血不足,一般来说无缺血坏死,严重的有皮肤发凉、指端发绀及坏死。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胫骨骨折手术后多久能正常走路
霍延青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胫骨骨折手术后可能3-6个月左右可以正常走路。 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若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并且体质较好,恢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通常3个月左右可以正常走路。但是如果患者体质较差,术后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炎症反应或者是并发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可能导致恢复期延长,需要6个月左右才可正常走路。
骨折早期并发症有哪些
叶进 主任医师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三甲
骨折早期并发症有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 1.休克 休克主要发生于严重的骨折,比如骨盆骨折、股骨骨折等,大量出血以及剧烈疼痛可导致休克的发生。这是因为严重的创伤会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组织血液灌流不足,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2.脂肪栓
属于早期骨折并发症的是
霍延青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属于早期骨折并发症的是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 1、休克 骨折,尤其是严重的骨折,如骨盆骨折、多发性骨折等,可导致大量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这是因为严重的创伤使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不能维持重要器官的正常灌注。 2、脂肪栓塞综合征 骨折后,骨髓内
骨折早期的并发症
叶进 主任医师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三甲
骨折早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脏器损伤(如肝脾破裂、肺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等)和重要周围组织损伤(如重要血管、周围神经损伤和脊髓损伤等)。 此外,还可能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这是一种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
骨折牵引的目的
霍延青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骨折牵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持续的牵引力量,使骨折的断端保持稳定,减少移位,从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此外,牵引还可以减轻骨折断端对周围软组织的刺激,缓解疼痛和肿胀,并预防或减少骨折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同时,对于某些类型的骨折,如股骨骨折,牵引还可以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措施,为后续的手术
横纹肌溶解症
王洪霞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横纹肌溶解症原因有过度运动、严重挤压伤、药物因素、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处理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血液净化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 一.原因 1.过度运动 剧烈运动,特别是未经过充分热身和拉伸的运动,可导致肌肉过度收缩和损伤,进而引发横纹肌溶解。 2.严重挤压伤 如车祸、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挤压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处理?
杨凯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一般会出现患侧肢体疼痛的症状,并且可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患者还会出现活动障碍、感觉障碍、皮肤张力增大,以及局部肌肉硬度增加等症状。部分患者会伴有发热、血尿、少尿等情况。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减轻筋膜室内的压力。通常还可以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或者甘露醇注射液
骨筋膜室综合征5p症状?
高福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肢体由于损伤产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后会造成5P症状。5P症状分别是指以下几种症状:首先会造成无脉症状,在肢体的远端由于血液供应的丧失,因此造成没有动脉搏动。其次会表现出肢体的麻痹症状,这是由于神经由于失营养而产生的感觉异常。此外还会产生皮肤的苍白发现,并且会造成皮肤的感觉异常,而且还会造成肢体非常剧烈的
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处理?
杨凯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多发生于小腿,是由于小腿部肌肉受到碾锉、挤压,肿胀严重,压力过大,逐渐表现出肌肉坏死;同时对血管神经挤压影响肢体远端血运而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人可以表现出小腿和足部重度肿胀、足趾末梢皮肤的青紫或苍白、活动足趾会表现出剧痛、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发现骨筋膜室综合症后,要立即将严重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杨凯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肢体由于骨折等重大的创伤表现出骨筋膜室综合征之后,会产生典型的5P征,这5P征的临床表现如下:1、远端肢体苍白,这是由于产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后近端的动脉供血丧失,因此造成远端肢体苍白。2、皮肤感觉异常,主要是由于压力以及血液供应丧失造成的感觉异常。3、还会有无脉的症状,无脉主要是由于肢体近端病变造成血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苏振波 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骨筋膜室综合征又可以称为骨筋膜室挤压综合征,好发的部位多数在病人的小腿部位。是由于发生局部的严重骨折,出现较重的肌肉组织挫伤。病人出现这种病症后,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有明显的刺痛感或者是刀割样疼痛;在外观上局部肿胀严重、有广泛皮下瘀青;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人出现足趾末梢肤色发白、皮肤感觉麻木,而且出现压趾试验阳性。
骨筋膜室综合征
常克武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骨折、血管的损伤或者是软组织的损伤,而导致骨筋膜室内的组织压力增高,出现了局部的循环的障碍,而出现肌肉神经继发性的坏死损伤,而出现的症候群。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科常见的一种损伤的并发症,严重者可以导致肌肉的坏死,导致截肢。所以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我们要早期的诊断,早期的观察患者肢体末梢的血运以及肢体活动感觉
骨筋膜室综合征
苏振波 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损伤,多数好发部位,在病人的小腿和前臂部位。多数是由于发生局部的骨折,或者有肌肉软组织,有大面积的碾挫伤,导致局部内的压力增高,会对神经、血管产生压迫,影响病人末梢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所以在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应该进行减压,然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