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特征具多样性,分阶段呈现,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ST段抬高阶段普遍导联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PR段压低,演变阶段ST段回落基线且T波低平或倒置,恢复期T波可恢复正常或遗留轻度低平。
ST段抬高阶段:
普遍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这是急性心包炎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除aVR和V1导联外,其余常规导联ST段均可抬高。一般情况下,ST段抬高的幅度多在0.1-0.5mV,少数患者可能更高,但很少超过1mV。这是因为心包炎症累及心外膜下心肌,导致心肌复极异常,使得ST段向量发生改变。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心包炎患者中,约90%以上会出现ST段的这种改变。
PR段压低:在ST段抬高的导联中,PR段通常会压低,这是由于心包炎症影响了心房复极过程。
演变阶段:随着病情的发展,ST段逐渐回落到基线,同时T波开始出现改变。
T波低平或倒置:T波的改变往往是从高尖逐渐变为低平,进而发展为倒置。T波倒置的深度和范围会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T波倒置的导联与ST段抬高的导联基本一致。
恢复期:
T波恢复正常:如果病情逐渐好转,T波会逐渐恢复到正常形态。但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有T波低平的情况,但一般程度较轻。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急性心包炎心电图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心电图改变相对不典型,但仍会有ST段和T波的相应变化;女性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与男性患者无明显本质区别,但在病情观察时需结合其具体的生理状态;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一定影响,需要综合分析。对于儿童患者,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特征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在解读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的心肌电活动相对不稳定等因素可能会对心电图表现产生一定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