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炎患者出现持续发热、心脏相关症状加重、栓塞相关表现、实验室检查异常明显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如持续发热超38℃、胸痛加重、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肢体缺血或神经系统症状、血常规异常持续加重、血培养持续阳性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出现相应情况更要重视就医。
出现心脏相关症状加重时
胸痛:如果原本心内膜炎患者出现的胸痛症状加重,疼痛程度比之前明显加剧,或者疼痛频率增加,这可能提示心脏瓣膜病变加重,如瓣膜穿孔、破裂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处理。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心内膜炎导致的心脏结构改变可能对原有心脏功能产生更大影响,胸痛加重往往是病情恶化的信号。
呼吸困难:患者原本可能仅有轻度活动后气短,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甚至静息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这可能是心内膜炎引起心脏功能衰竭的表现,如心力衰竭,必须尽快到医院就诊。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储备相对较差,心内膜炎引发的心脏功能改变可能更易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需格外重视。
出现栓塞相关表现时
肢体缺血表现:如果发现肢体皮肤颜色改变,如变白、变紫,伴有疼痛、麻木,或者肢体活动障碍等,可能是心内膜炎产生的感染性栓子脱落,导致肢体血管栓塞,需要立即就医。例如,栓子堵塞脑血管会引起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堵塞外周血管则会引起肢体相应的缺血症状。对于有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心内膜炎栓子脱落更易导致严重的血管栓塞后果,应及时就医排查。
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头晕、意识障碍、言语不清、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时,要考虑可能是感染性栓子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引起脑栓塞,需马上到医院进行头颅相关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明确病情并进行救治。孕妇若出现心内膜炎相关栓塞引发的神经系统症状,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状态,对胎儿和自身的影响更大,更要紧急就医。
实验室检查异常明显时
血常规异常持续加重: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持续升高,或血小板计数持续降低等情况。一般来说,心内膜炎患者白细胞计数会升高,如果白细胞计数不降反升,或者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提示感染可能在扩散或者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处理。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血常规指标可能会有一些生理性变化,但如果出现明显异常波动,也需警惕心内膜炎病情变化。
血培养持续阳性:血培养是诊断心内膜炎的重要依据,如果多次血培养持续呈阳性,说明感染的病原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等,此时必须到医院进行相关处理,医生会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更敏感的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儿童患者血培养阳性持续存在时,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更需要及时就医调整治疗,以保障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