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肌肉拉伤后可通过休息与制动(急性期卧床、佩戴支具)、冷敷与热敷、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需注意人群差异)、康复锻炼(早期和后期分阶段适度锻炼)来处理,若出现疼痛剧烈难忍受、活动严重受限、下肢麻木无力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一、休息与制动
1.急性期休息:腰椎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引起疼痛的活动,尽可能卧床休息。卧床时可选择仰卧位,在膝下垫一个薄枕头,使膝关节微屈,这样能放松腰部肌肉,减轻肌肉的牵拉,缓解疼痛。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长时间卧床可能导致肌肉萎缩等问题,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缩短卧床时间,但仍要避免腰部过度活动。
2.佩戴支具:在疼痛有所缓解但仍需活动时,可佩戴腰部支具,如腰围。腰围能提供外部支撑,限制腰椎的过度活动,减轻肌肉的进一步损伤。但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天不超过8小时,以免造成腰部肌肉废用性萎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和肌肉处于发育阶段,佩戴支具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腰围,并严格控制佩戴时间。
二、冷敷与热敷
1.冷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腰部,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收缩局部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对于儿童患者,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时间过长,可在冰袋和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防止冻伤。对于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冷敷时也需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2.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和肿胀的吸收。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以40-50℃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老年人皮肤感觉迟钝,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儿童热敷时也要注意温度,防止造成皮肤损伤。
三、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儿童应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认为利大于弊。老年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要注意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等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观察有无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四、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锻炼:在疼痛缓解后,可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例如仰卧位拱桥运动,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每次10-15个,每天2-3组。儿童进行康复锻炼时,动作要轻柔,由家长在旁辅助指导,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老年人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
2.后期康复锻炼:随着病情进一步恢复,可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如进行飞燕式锻炼,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坚持3-5秒后放松,每次10-15个,每天2-3组。同样,儿童、老年人在进行此类锻炼时都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进行。
五、就医指征
如果腰部肌肉拉伤后出现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腰部活动严重受限、伴有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可能提示有腰椎骨折、神经损伤等严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