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心脏相关症状、乏力水肿时,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史出现变化及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女性、儿童等出现相应异常表现时均需及时就医,如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痛不缓解、心悸伴头晕等情况,有基础病加重或控制不佳时也需就医,老年人、女性、儿童出现相关异常也应及时就医。
一、出现呼吸困难时的就医指征
活动后呼吸困难: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早期可能在进行轻微活动,如快走、爬楼梯等时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心脏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活动时的氧需求。若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就需要及时就医。例如,原本能轻松爬三层楼梯,现在爬一层就感觉气促明显,应尽快就诊。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睡眠中突然因呼吸困难而惊醒,坐起后可稍有缓解。这是由于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导致肺淤血加重。如果经常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提示病情可能在进展,需就医评估。
二、出现胸痛等心脏相关症状时的就医指征
胸痛: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等部位。如果胸痛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5-20分钟,或休息、含服硝酸甘油后不缓解,可能是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必须立即就医。比如,胸痛持续半小时不缓解,应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心悸: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irregular(不规则),可能是心脏节律异常所致。如果心悸频繁发作,或伴有头晕、黑矇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心脏节律等情况。
三、出现乏力、水肿时的就医指征
乏力:患者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如果乏力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就医查明原因。
水肿:常见于下肢,表现为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水肿是由于心脏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钠水潴留引起。若发现自身有明显水肿,尤其是短期内水肿进行性加重,需就医评估心脏功能并进行相应治疗。
四、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史出现相关变化时的就医指征
本身有冠心病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现病情加重的迹象,如原有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发作诱因更轻微等,应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提示缺血性心肌病在进展,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原本冠心病患者每月发作1-2次心绞痛,现在每周发作2-3次,就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易导致缺血性心肌病的基础疾病患者,如果血压、血糖控制不佳,且出现上述心脏相关症状或体征,也需及时就医,因为血压、血糖的不稳定会进一步加重心脏损害,促进缺血性心肌病的发展。
五、特殊人群的就医指征
老年人:老年人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即使缺血性心肌病病情有变化,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或活动能力下降。所以老年人若出现活动后气促较前明显加重、轻度活动就感到疲劳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延误。
女性:女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症状有时可能不典型,比如胸痛症状相对较轻,更易被忽视。若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乏力等情况,也应及时就医检查,因为女性的心血管疾病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需要更早发现问题并处理。
儿童:儿童缺血性心肌病较为罕见,但如果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基础的儿童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婴儿表现)等情况,也要考虑到缺血性心肌病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