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与跟腱炎在解剖部位、症状表现、好发人群、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不同人群及生活方式对其有不同影响,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解剖部位差异
腱鞘炎是发生在肌腱和腱鞘的炎症,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存在于人体腕部、手部、足部等多处,例如屈指肌腱腱鞘炎常见于手指屈肌腱鞘部位;跟腱炎则是跟腱发生的炎症,跟腱是由小腿三头肌肌腱在足跟上方约15cm处融合形成,位于足跟部。不同的解剖部位决定了二者在症状表现、好发人群等方面会有不同特点。
二、症状表现区别
腱鞘炎:局部常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特定部位的疼痛为主,比如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在屈指或伸指时会出现弹响,称为弹响指,严重时手指可能会交锁在屈曲或伸直位;腕部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会感到腕部桡侧疼痛,可放射至手、肘或肩部,腕部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可有肿胀。
跟腱炎:主要症状是跟腱部位疼痛,尤其在跑步、跳跃等踝关节活动较多的动作时疼痛明显,休息时疼痛可有所缓解,随着病情发展,跟腱部位可能会出现肿胀、硬结,跟腱增粗,严重影响行走、运动功能。
三、好发人群差异
腱鞘炎:好发于需要频繁活动手部、腕部的人群,如手工劳动者、键盘操作者、乐器演奏者等,这些人群由于肌腱和腱鞘反复摩擦,容易引发腱鞘炎;另外,一些特定疾病患者也可能发生,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容易出现手部腱鞘炎等。
跟腱炎:常见于运动员,尤其是从事篮球、足球、田径等需要频繁跳跃、奔跑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由于跟腱承受较大的张力和冲击力,容易发生损伤进而引发跟腱炎;中老年人也可能因跟腱退变等原因发生跟腱炎。
四、病因方面差异
腱鞘炎:多是由于慢性劳损,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导致腱鞘出现水肿、增生、粘连等炎性改变;也可能是急性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如手部受到急性扭伤后可能引发腱鞘炎。
跟腱炎:主要病因是运动损伤,如突然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姿势不正确等导致跟腱受到过度牵拉、损伤;另外,跟腱自身的退变、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等也可引发跟腱炎。
五、诊断方法区别
腱鞘炎: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活动情况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如屈指肌腱腱鞘炎可通过屈、伸手指诱发弹响来诊断;还可借助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腱鞘的厚度、肌腱的情况等,有助于明确腱鞘炎的诊断。
跟腱炎: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跟腱部位压痛,通过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观察跟腱的结构,如是否有跟腱水肿、增厚、撕裂等情况,从而明确跟腱炎的诊断。
六、治疗原则差异
腱鞘炎:早期可采用休息、制动、局部热敷等非药物治疗,也可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腱鞘减压等。
跟腱炎:首先也是休息、减少踝关节活动,可进行物理治疗如冲击波治疗等;严重的跟腱炎可能需要手术修复等治疗方式。
不同年龄段、性别的人群在腱鞘炎和跟腱炎的发生及治疗上也有不同影响,例如儿童发生腱鞘炎相对较少,多与先天性因素或特殊的手部活动有关;女性在一些需要手部精细活动的工作中更容易患腱鞘炎;而运动员中不同性别的比例差异会影响跟腱炎的发生概率等。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运动方式不当等都会增加患腱鞘炎或跟腱炎的风险,所以在预防和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患病风险或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