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是心包因多种因素发生急性或慢性病变的疾病,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临床表现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病因和对症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因
1.感染性因素
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是引起心包炎较常见的原因。病毒感染可直接侵犯心包,也可通过免疫反应导致心包炎症。例如,在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中,部分患者可合并心包炎。
细菌:结核杆菌是引起心包炎较为特殊的细菌,结核性心包炎多由肺结核、纵隔淋巴结核等蔓延而来;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化脓性细菌感染也可引发化脓性心包炎,常继发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等,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
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等,较为少见。
2.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心包,引发免疫性心包炎。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攻击心包组织,导致炎症反应。
肿瘤:原发性心包肿瘤如间皮瘤较为罕见,继发性心包肿瘤多为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心包,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转移至心包,肿瘤细胞浸润心包可引起心包炎。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尿毒症性心包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体内代谢废物潴留,可引起心包的炎症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能与心包炎的发生有关,甲状腺激素缺乏可能影响心包的代谢等。
物理因素:胸部外伤、心脏手术等可直接损伤心包,导致创伤性心包炎。
化学因素:某些药物如肼屈嗪、普鲁卡因胺等,可引起药物性心包炎;放射治疗累及心包时,也可导致放射性心包炎。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胸痛:是心包炎常见的症状,疼痛性质多为尖锐性刺痛,可位于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颈部、左肩、左臂等部位,疼痛与呼吸运动有关,深呼吸、咳嗽或变换体位时疼痛可加重,前倾坐位时疼痛可减轻。
呼吸困难:是心包炎较为突出的症状,患者可表现为呼吸浅快,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发绀等。呼吸困难的发生与心包积液导致心包填塞,使心脏舒张受限,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全身症状:感染性心包炎患者常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非感染性心包炎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心包炎可能伴有原发病的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
2.体征
心包摩擦音: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呈抓刮样粗糙音,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为明显,坐位前倾、深吸气时更易听到。当心包积液增多时,心包摩擦音可消失。
心包积液体征:大量心包积液时,心脏搏动受限,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坐位时心尖部浊音界增宽;听诊时心音低而遥远;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等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以及奇脉,即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又恢复原状,奇脉的发生与心包积液导致心脏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心包炎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下型,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随着病情的发展,ST段可逐渐恢复至基线,T波进一步倒置并逐渐加深,然后逐渐恢复。此外,还可能出现PR段压低等改变。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简便、可靠的方法,可发现心包腔内的无回声区,明确心包积液的量和分布情况,还可评估心脏的舒张功能等。通过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包穿刺,可明确积液的性质,有助于病因的诊断。
X线检查:少量心包积液时,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中等量及大量心包积液时,可见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样,心缘各弓的正常界限消失,透视下可见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
CT及MRI检查:CT和MRI对心包炎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可清晰显示心包的厚度、积液情况以及有无心包粘连等,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2.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感染性心包炎患者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感染指标;自身免疫性心包炎患者可检测到自身抗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检测到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在部分心包炎患者中可轻度升高,可能与炎症累及心肌有关。
心包积液检查:通过心包穿刺抽取心包积液进行检查,包括积液的外观、常规、生化、细胞学、细菌培养等。如果积液为渗出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能提示结核性或肿瘤性心包炎;如果积液中找到结核杆菌或肿瘤细胞,则可明确病因。
四、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感染性心包炎: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如结核性心包炎需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化脓性心包炎则需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足量、足疗程的抗感染治疗。
非感染性心包炎:自身免疫性心包炎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肿瘤性心包炎则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采取相应的抗肿瘤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尿毒症性心包炎主要通过血液透析等治疗方式改善尿毒症状态,从而缓解心包炎症状。
2.对症治疗
心包穿刺引流:对于大量心包积液导致心脏压塞的患者,需立即进行心包穿刺引流,以缓解心脏压塞症状。心包穿刺是一种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
非甾体抗炎药:对于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缓解胸痛等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心包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进展较快。儿童感染性心包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使用药物时需谨慎,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药物,且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计算。同时,要加强护理,保证患儿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
2.老年人:老年人心包炎的病因可能与冠心病、肿瘤等相关。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全面评估,如老年人患结核性心包炎时,可能全身中毒症状不典型,需仔细排查。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功能不全等。
3.孕妇:孕妇发生心包炎较为罕见,治疗时需特别谨慎。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在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的选择也要权衡利弊,如超声心动图相对较为安全,而X线等检查可能对胎儿有一定辐射风险需谨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