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多发生于有月经周期女性的黄体期,有性生活史者更易发生,常因腹部撞击、剧烈运动等诱因致黄体内部压力升高引发破裂,症状主要为突然下腹痛(程度不一,部位与黄体所在卵巢侧相关,可伴恶心呕吐等)及腹腔内出血表现(少量出血症状轻,大量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及腹膜刺激征),体征有妇科检查阴道后穹窿触痛等,超声等辅助检查可助诊断,出现相关表现需及时就医。
一、病史方面
黄体破裂多发生于有月经周期的女性,尤其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也就是黄体期。有性生活史的女性相对更易发生,部分女性可能有腹部受到撞击、剧烈运动、用力咳嗽或排便等诱因,这些情况可能导致黄体内部压力升高,从而引发破裂。例如,一些女性在剧烈运动后,如突然改变体位、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等,就可能增加黄体破裂的风险。
二、症状表现方面
1.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通常突然发生,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烈疼痛。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一侧,与黄体所在的一侧卵巢位置相关。如果是左侧黄体破裂,疼痛多偏左下腹;右侧黄体破裂则偏右下腹。有些患者疼痛可能较为剧烈,甚至出现难以忍受的情况,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腹腔内出血表现:少量出血时,症状可能相对较轻;随着出血量增加,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症状。如果腹腔内出血较多,腹部会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
三、体征方面
通过妇科检查可以发现,阴道后穹窿有触痛,宫颈有举痛,附件区可触及压痛性包块等。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超声下可发现附件区有异常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区,腹腔内可能有游离的无回声区,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黄体破裂以及出血的情况。另外,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下降等提示有出血的指标变化。
对于怀疑黄体破裂的患者,需要综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等多方面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出现上述相关表现,尤其是有月经周期后半期、有相关诱因的女性出现突发下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