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感染的原因通常包括产前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医源性感染、新生儿自身因素等。

1.产前感染
母亲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侵犯胎儿脑部引发感染。尤其孕期早期感染,对胎儿神经系统影响更大,可能导致颅内感染。
2.产时感染
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经产道时接触母亲生殖道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B族链球菌)或病毒,病原体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进而侵犯颅内引起感染,难产、产程延长时风险更高。
3.产后感染
新生儿出生后,皮肤黏膜屏障薄弱,若脐部、皮肤发生感染(如败血症),病原体可经血液扩散至颅内;或因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引发颅内感染。
4.医源性感染
进行有创操作(如腰椎穿刺、脑室引流、机械通气等)时,若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病原体可能直接进入颅内,导致感染。早产儿接受侵入性治疗较多,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5.新生儿自身因素
早产儿、低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弱,更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易扩散至颅内。此外,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也增加了颅内感染的可能性。
若新生儿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嗜睡、拒奶、哭声微弱、抽搐、前囟隆起等症状,可能是颅内感染的表现,应立即就医。及时进行脑脊液、血常规等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并开展抗感染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