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的视诊可见部分患者胸廓畸形,心前区搏动增强扩大;触诊有心尖搏动抬举性,少数患者胸骨左缘3-4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叩诊心脏浊音界轻度增大;听诊胸骨左缘3-4肋间有粗糙收缩期杂音,运动等使杂音增强,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可减轻,第一心音多正常,第二心音可有反常分裂。
心前区搏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前区搏动可能增强且范围扩大,由于心肌肥厚使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增强,导致心前区搏动明显,在青壮年患者中较为常见,与心肌肥厚引起的心脏力学改变相关。
触诊特点
心尖搏动:心尖搏动呈抬举性,这是因为心肌肥厚使得心室收缩时需要更大的力量将血液泵出,心尖部的搏动表现为有力且持久的冲击感,在成年患者中通过触诊可明显感知,与心肌肥厚导致的心室收缩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震颤:少数患者可能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这是由于肥厚的心肌导致心室流出道梗阻,血液快速通过狭窄部位产生湍流而引起的机械性振动,在有明显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中可出现,尤其在有相关病史且病情较重的患者身上更易触及。
叩诊特点
心脏浊音界:心脏浊音界可能轻度增大,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导致心脏向左增大,在进行心脏叩诊时可发现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较为明显,与心肌持续肥厚使心脏结构逐渐改变有关,不同年龄患者的心脏浊音界变化可能因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心肌肥厚影响心脏整体大小和位置。
听诊特点
杂音:最具特征性的是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这是因为肥厚的室间隔使左心室流出道狭窄,血流通过时产生湍流形成杂音。运动、含服硝酸甘油或体力劳动后,杂音可增强,这是由于这些因素可使左心室容量减少,流出道梗阻加重,杂音随之增强;而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后,杂音可减轻,因为药物可减慢心率、增加心室容量,减轻流出道梗阻。在各年龄段患者中均可出现该杂音,但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等因素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患者由于心肌肥厚程度及个体差异,杂音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心音:第一心音强度多正常,第二心音可能因主动脉瓣关闭延迟而出现反常分裂,尤其在有明显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与心脏收缩和舒张时瓣膜活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不同年龄患者的心脏瓣膜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差异,可能影响心音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