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是因各种栓子致颅内动脉闭塞引发脑组织缺血坏死等,最常见病因是心源性栓子,其来源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还有非心源性栓子及来源不明的栓子;有基础心脏疾病等人群需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脑栓塞,特殊人群也需关注心脏及血管情况预防。
心源性栓子的具体来源及机制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瘀滞,容易形成血栓。据相关研究统计,约15%-20%的脑栓塞是由心房颤动引起的血栓脱落所致。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血液涡流形成,促进血栓的形成,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血管时,就会造成脑栓塞。
心脏瓣膜病:例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时,左心房内血流淤滞更易形成血栓。心脏瓣膜病变使血流通道变窄或不规则,血液流动异常,易导致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后可引发脑栓塞。据临床资料显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发生脑栓塞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区域的心内膜表面容易形成附壁血栓,当血栓脱落时,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导致脑栓塞。心肌梗死发生后,受损心肌处的内膜不光滑,血小板等容易聚集形成血栓,血栓脱落是脑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相对少见的栓子来源及相关情况
非心源性栓子: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的栓子,虽然相对心源性栓子不是最常见病因,但也可导致脑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斑块内的物质及血小板等聚集形成栓子,随血流到达脑部血管引起栓塞。另外,脂肪栓塞(多见于长骨骨折等情况)、空气栓塞(如潜水员病等)、癌性栓子(肿瘤细胞脱落随血流到达脑部)等也可引起脑栓塞,但相对心源性栓子而言发生率较低。
来源不明的栓子:约有30%的脑栓塞患者虽经详细检查仍难以明确栓子来源。这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一些尚未被完全认识的微血栓形成机制或者隐匿的心脏小的病变等情况。
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如心房颤动患者需积极控制心律、抗凝治疗等,以减少血栓形成风险,降低脑栓塞发生几率;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的人群,需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脱落。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更需关注心脏相关情况,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等,心脏负担加重,也需注意心脏及血管情况,预防脑栓塞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