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涉及免疫炎症反应、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及其他因素。免疫炎症反应是起始的免疫介导过程,各年龄段发病但相关因素不同;部分有遗传易感性,不同性别表现有差异;细菌、病毒感染可诱发,不良生活方式增加感染风险;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因素及既往肾脏病史会促使发病,老年人因肾脏功能减退更易发病且进展可能更快。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不同年龄可能有不同的免疫基础相关因素。儿童可能因先天性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或感染等引发免疫反应;中老年人群自身免疫调节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自身免疫相关的肾小球免疫炎症损伤。
遗传因素
发病关联:部分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遗传易感性。一些遗传性肾脏疾病,如Alport综合征,是由编码胶原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呈现出家族遗传倾向。研究发现,该综合征患者的基因突变具有一定的遗传规律,其家族成员中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性别与遗传:某些与遗传相关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在不同性别中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某些X连锁遗传的肾脏疾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表现和遗传传递方式不同,男性可能更容易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而女性可能为携带者或表现出较轻的症状。
感染因素
感染诱发: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诱发慢性肾小球肾炎。如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如果治疗不彻底或机体免疫反应持续存在,可能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有研究表明,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与链球菌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持续的免疫炎症反应可导致肾小球结构和功能逐渐受损。
生活方式与感染:生活卫生条件较差、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风险,从而间接增加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几率。例如,长期处于潮湿、拥挤环境中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增加了感染相关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可能。
其他因素
代谢因素: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内高压,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肾小球动脉硬化等病变,会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逐渐引发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时,高血糖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属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病史影响:既往有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患者,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或恢复不彻底,更容易进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例如,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大量蛋白尿持续不缓解,肾脏长期处于损伤状态,就容易逐渐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本身肾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减退,对于各种致病因素的抵御和修复能力下降,在面对上述各种发病因素时,更易发生慢性肾小球肾炎,且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肾脏功能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