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活动、饮食)、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针对并发症治疗(高血压、贫血)、血浆置换疗法及对少数难治重症患者考虑干细胞移植,各治疗有相应注意事项及风险。
饮食:给予优质蛋白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以补充机体丢失的蛋白;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应小于3克,避免加重水肿;有肾功能损害时,需限制磷的摄入。优质蛋白可维持机体营养,低盐饮食有助于控制水肿,肾功能损害时限制磷摄入可减轻肾脏负担。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基础药物,如泼尼松等。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发挥作用。对于活动期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可迅速减轻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感染、骨质疏松、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副作用。在儿童患者中,需密切关注糖皮质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监测身高、骨密度等指标;育龄女性使用时需注意对妊娠的影响,可能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
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可用于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通过烷化作用破坏免疫细胞DNA,抑制免疫反应。其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脱发、性腺抑制等。在儿童患者中,要严格评估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检查血常规;育龄女性使用后可能导致不孕,需在用药前充分沟通。
吗替麦考酚酯:适用于某些类型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如增殖型。通过抑制嘌呤合成,阻断淋巴细胞增殖。副作用相对较轻,主要有胃肠道反应、感染等。在儿童患者中,需关注胃肠道反应对营养摄入的影响,定期评估生长发育情况。
他克莫司:对于部分难治性狼疮性肾炎可能有效,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发挥作用。副作用包括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高血糖等。在儿童患者中,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和神经系统症状。
针对并发症的治疗
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类药物不仅能降压,还可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但在儿童患者中,使用ACEI或ARB时需注意监测血钾和肾功能,避免出现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急剧恶化;对于有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禁用。
贫血:若存在贫血,可根据情况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严重时可输注红细胞。狼疮性肾炎患者由于慢性炎症等原因可导致贫血,补充相应造血原料或输注红细胞可改善贫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血浆置换疗法
对于严重活动且伴有重要脏器受累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可考虑血浆置换。通过清除血浆中的自身抗体等致病物质,迅速缓解病情。但该疗法有感染、出血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儿童患者中,要充分评估血浆置换的风险和收益,谨慎选择。
其他治疗
干细胞移植:对于少数难治性、反复发作的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该治疗风险较高,需严格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并且有较高的移植相关并发症风险,如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