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有多种症状表现,心力衰竭相关表现包括活动后或休息时呼吸困难、乏力、下肢及全身水肿;心律失常相关表现有心悸、头晕黑矇甚至晕厥;还有咳嗽咳痰、腹胀食欲不振等其他表现。儿童患者易生长发育迟缓且病情进展快;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病、症状不典型且心功能储备差;女性在特殊时期如妊娠、围绝经期病情易受影响。
呼吸困难:是扩张型心肌病常见且重要的表现,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气短,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表现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所致。例如,一些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如散步、爬楼梯后就会感觉气不够用,需要停下休息才能缓解;还有部分患者夜间睡眠中会因呼吸困难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才逐渐平稳。
乏力: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患者常感到疲倦、乏力,活动耐力明显降低。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年轻人可能原本能进行的运动耐力明显下降,老年人则可能连日常的穿衣、洗漱等简单活动都感觉力不从心。
水肿:多从下肢开始出现对称性凹陷性水肿,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可波及全身。这是因为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体液潴留引起。比如患者的脚踝、小腿等部位在下午或长时间站立后会出现肿胀,用手指按压会有凹陷,且长时间不能恢复。
心律失常相关表现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能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这是由于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肌电活动异常,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出现心悸症状,年轻人可能会因为心悸影响学习或工作状态,老年人则可能因为心悸而感到不安,影响睡眠等。
头晕、黑矇甚至晕厥: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输出量急剧减少,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眼前发黑,甚至发生晕厥。例如,当患者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或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就可能出现这些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心脑血管功能就有所减退,一旦发生脑供血不足,发生意外的风险更高。
其他表现
咳嗽、咳痰:肺淤血严重时可引起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泡沫样痰,合并肺部感染时,痰可变为黄色脓性痰。这是因为肺循环淤血,肺泡和支气管黏膜受到刺激所致。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儿童患者如果发生扩张型心肌病出现肺淤血时,也可能表现为咳嗽,但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需要家长更加细心观察。
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体循环淤血导致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功能,患者可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因为胃肠道淤血而出现这些消化方面的问题,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相对较弱,可能症状会更明显。
不同人群的表现特点
儿童患者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病,症状可能进展较快。除了上述一般表现外,可能更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因为心脏功能不全影响了全身的营养供应。例如,患儿的身高、体重增长可能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同时,由于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有限,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密切观察。
老年患者
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会使病情更加复杂。其症状可能不典型,比如呼吸困难可能被误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疾病所致,容易造成误诊。而且老年患者的心功能储备较差,轻微的病情变化就可能导致明显的症状加重,在护理和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要注意避免劳累、感染等诱发因素,因为这些因素更容易导致老年患者的心功能急剧恶化。
女性患者
女性在妊娠、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扩张型心肌病的病情。例如,妊娠期间,身体的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出现更明显的心力衰竭等表现;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心脏功能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