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伤检查包括视力、眼部外观、眼压、裂隙灯、眼底及影像学等检查。视力检查分远、近;眼部外观查眼睑、结膜等;眼压有指测和眼压计;裂隙灯查眼前节;眼底用直接、间接镜及照相;影像学有超声、CT、MRI,分别用于不同眼内结构等检查,各检查针对不同年龄人群有相应特点及作用。
一、视力检查
1.远视力检查:使用标准视力表,让患者距离视力表5米远,分别检查单眼视力,能帮助初步了解患者的视觉功能状况,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远视力标准不同,儿童随年龄增长视力逐渐发育至正常,如5岁儿童正常远视力约0.6-0.8,成人正常远视力多为1.0及以上。
2.近视力检查:常用近视力表,让患者在33厘米距离下检查近视力,对于判断患者近距离用眼功能有重要意义,尤其对眼外伤后可能影响阅读等近距离活动的情况有评估作用,不同年龄人群近视力也有相应正常范围,比如老年人可能因调节力下降近视力较成人稍差。
二、眼部外观检查
1.眼睑检查:观察眼睑有无肿胀、淤血、裂伤等情况,肿胀可能提示眼睑皮下出血或炎症反应,淤血范围、颜色等可反映外伤程度,裂伤则需明确伤口位置、深度等,不同年龄人群眼睑外伤表现可能因组织特点有差异,儿童眼睑较薄嫩,外伤后肿胀淤血可能更明显。
2.结膜检查:查看结膜有无充血、水肿、出血、异物等,结膜充血可能是炎症或外伤刺激引起,出血范围大小可反映外伤力度,异物则需确定位置及是否造成损伤,老年人结膜可能相对松弛,检查时需注意观察全面。
3.巩膜检查:观察巩膜有无充血、异常隆起或凹陷等,巩膜异常可能提示深层眼组织损伤,比如巩膜破裂可能导致巩膜形态改变,不同性别巩膜厚度等略有差异,一般男性巩膜相对稍厚。
4.角膜检查:检查角膜有无异物、擦伤、水肿、混浊等,角膜异物会引起明显刺激症状,擦伤可通过荧光素钠染色观察,水肿、混浊提示角膜可能受外伤影响发生病理改变,儿童角膜较娇嫩,外伤后更易出现角膜损伤相关表现。
三、眼压检查
1.指测眼压:医生通过手指触摸眼球估计眼压高低,方法是让患者向下看,医生用双手食指轻触眼球,凭指尖感觉判断眼压是正常、升高还是降低,但准确性相对有限,对于不能配合眼压计检查的患者可先进行指测,儿童配合度低时可采用此方法初步评估眼压情况。
2.眼压计检查:常用压陷式眼压计(如Schiotz眼压计)或压平式眼压计(如Goldmann眼压计)等,能精确测量眼压数值,眼压异常升高可能提示青光眼等并发症,眼外伤后眼压异常需进一步排查原因,老年人因眼部结构变化可能对眼压变化的耐受和表现与其他人群有差异。
四、裂隙灯检查
1.眼前节详细检查:通过裂隙灯可清晰观察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等眼前节结构,能发现角膜细微损伤、前房深浅变化、虹膜有无损伤(如撕裂、脱位等)、晶状体有无混浊或脱位等,儿童眼前节结构相对小巧,检查时需更细致操作,注意避免损伤。
2.放大观察:可调节裂隙灯的放大倍数等,对眼外伤导致的微小病变也能清晰观察,比如极轻微的角膜上皮损伤等,不同性别在眼前节结构细节上可能有极细微差别,但不影响整体检查判断。
五、眼底检查
1.直接眼底镜检查:能初步观察视网膜、视神经乳头等眼底情况,查看有无视网膜出血、裂孔、脱离,视神经乳头有无水肿等,对于判断眼外伤是否累及眼底有重要作用,儿童眼底发育尚不完全,检查时需注意观察正常发育情况与外伤表现的区别。
2.间接眼底镜检查:可更全面、立体地观察眼底范围,尤其适合检查周边部视网膜等,眼外伤后周边部视网膜损伤较易发生,间接眼底镜检查能更好发现此类病变,老年人因玻璃体混浊等可能影响眼底观察清晰度,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眼底照相:能记录眼底图像,方便后续对比分析,对于评估眼外伤后眼底病变的发展变化等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人群眼底照相表现随生理变化有不同特点,比如儿童眼底血管等形态与成人有差异。
六、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B型超声:可用于检查眼内结构,如玻璃体混浊程度、视网膜脱离情况、眼内异物等,对于晶状体混浊影响眼底观察时,B型超声能清晰显示眼后节结构,儿童眼内组织声像图特点与成人不同,检查时需注意仪器参数调整以获得清晰图像。
A型超声:主要用于测量眼轴长度等,对眼外伤后眼轴变化等有评估作用,在判断某些眼部病变的程度等方面有一定价值,不同性别眼轴长度略有差异,一般男性眼轴稍长于女性。
2.CT检查:能清晰显示眼眶骨结构有无骨折、眼内异物的位置等,对于复杂眼外伤判断眼眶骨损伤及眼内异物情况有重要意义,儿童颅骨等发育未完全,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控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3.MRI检查:对眼内软组织病变显示效果较好,如能更清晰显示视网膜、视神经等病变情况,尤其适合检查眼内非磁性异物等,老年人眼部组织对MRI检查耐受性一般较好,但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避免检查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