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贫血、出血、感染相关表现,不同年龄段表现各异,贫血表现为不同年龄段患者有相应不适;出血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不同情况;感染因白细胞减少免疫低下易发生,不同年龄段感染表现不同且感染难控易反复。
一、贫血相关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出现贫血症状。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及青少年可能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成年患者则可能在日常活动中易疲劳,如爬楼梯、快走后气喘明显等。女性患者可能因贫血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
二、出血相关表现
1.皮肤黏膜出血:患者会有皮肤瘀点、瘀斑,常见于四肢等部位,这是由于血小板生成减少,凝血功能异常所致。儿童患者皮肤较薄嫩,更容易出现瘀点瘀斑,且由于活动较多,磕碰后更易出现;成年患者若从事体力劳动,也可能因轻微碰撞就出现皮肤出血表现。
2.鼻出血:鼻腔黏膜出血较为常见,可频繁发生,尤其在空气干燥等情况下更易诱发。不同年龄患者鼻出血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挖鼻等不良习惯诱发鼻出血,成年患者可能因血压波动等因素导致鼻出血。
3.牙龈出血:刷牙时或自发性出现牙龈出血,也是因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引起。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口腔局部因素,如牙龈萎缩等,再加上血小板减少,牙龈出血情况可能更易发生且不易止住。
三、感染相关表现
由于白细胞减少,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不同年龄段感染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感染后发热较为常见,体温可高达38℃以上,且可能很快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成年患者感染时可能先出现低热,随后出现相应感染部位的症状,如肺部感染时出现咳嗽、咳痰,泌尿系统感染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老年患者感染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不明显,但更易出现感染扩散,导致严重的败血症等情况。感染部位可以是呼吸道、泌尿系统、消化道等,且感染难以控制,容易反复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