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检查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减少,红细胞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且Hb与RBC降低呈平行关系,需依年龄段正常参考值判断;白细胞计数减少且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而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不同年龄正常参考值不同,患者血小板计数远低于正常致有出血倾向,判断时需结合具体年龄段综合分析。
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浓度(Hb)通常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这是因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患者的Hb多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RBC也会相应降低,且两者降低的程度往往呈平行关系,反映了红细胞生成整体受到抑制的状态。不同年龄段患者可能有不同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儿童和成人的Hb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相对更低龄时正常范围也有差异,需要依据相应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及贫血的严重程度。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1.白细胞计数: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这是由于骨髓中粒细胞系增生受抑,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下降。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不同,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别,儿童相对较高,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会出现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的情况。
2.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这是因为骨髓中粒细胞生成减少,而淋巴细胞相对比例代偿性增高,但其实质是整体造血功能低下导致的细胞组成变化。
三、血小板计数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计数通常明显减少。血小板生成减少是其主要原因,由于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产生不足。不同年龄患者的血小板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血小板正常范围也随年龄变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会远低于正常参考值,且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倾向等临床表现,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活动相对较少,出血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更需密切关注。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检查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减少,且有各自相应的变化特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在判断时需结合具体年龄段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