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是中医概念,因外来寒邪侵袭或人体脾肾阳虚致胞宫及功能异常,症状有月经异常、全身畏寒等,靠中医问诊等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有月经、疼痛、不孕及肠道膀胱等部位受累表现,检查有影像学、血清学及腹腔镜等,可从症状特点和检查结果鉴别两者,出现相关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准确鉴别诊断和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调节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比如,经血中的子宫内膜细胞逆流至盆腔,种植在其他部位并生长。
症状表现
宫寒
月经方面:月经量少、色暗,可能伴有血块,月经周期可能延后。部分女性经期出现小腹冷痛,得热痛减。例如,年轻女性因爱美冬天穿得少,易出现宫寒,导致月经异常。
全身表现:畏寒怕冷,尤其腰腹、下肢怕冷,面色偏白,精神较差,有的还可能伴有白带清稀量多等表现。不同年龄女性都可能出现宫寒,但年轻女性因生活方式不注意更易发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月经方面: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
疼痛:最常见的是盆腔疼痛,包括慢性盆腔痛、痛经,且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比如,有的女性从初潮开始没有明显痛经,后来逐渐出现严重痛经,影响生活和工作。
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率较高,可达40%左右。
其他表现:如果异位内膜出现在肠道,可能出现便秘、腹泻、便血等;出现在膀胱,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不同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育龄期女性多见。
检查方法
宫寒:主要依靠中医问诊、望诊等。中医通过询问患者月经情况、怕冷程度、饮食偏好等,观察面色、舌象(舌质淡暗、苔白等)、脉象(脉沉迟等)来判断是否宫寒。现代医学检查一般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或影像学指标来诊断宫寒,但可以通过一些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方法,可发现异位的内膜囊肿等;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更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等。
血清学检查: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能升高,但特异性不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指标。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盆腔情况,还能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不同年龄女性都可通过相应检查手段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育龄女性更需关注相关检查。
鉴别要点
从症状特点鉴别
宫寒的疼痛一般得热痛减,与寒邪侵袭相关,月经改变以量少、色暗为主;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是进行性加重,月经改变除量、经期异常外,还有不孕等较特异表现。
宫寒全身怕冷表现更明显,而子宫内膜异位症除疼痛、月经异常外,肠道、膀胱等部位受累会有相应特殊表现。
从检查结果鉴别
宫寒现代医学检查无特异性器质性病变依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影像学及血清学等异常表现,腹腔镜下可见异位病灶及病理证实异位组织。不同年龄女性在鉴别时,需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由医生综合判断。
总之,区分宫寒和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要从定义、症状、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若出现相关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和合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