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如环境、饮食、作息)、药物治疗(局部用药如鼻腔喷雾剂、含漱液,全身用药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物理治疗(鼻腔冲洗)、手术治疗(慢性鼻咽炎一般不首先手术,结构异常严重时考虑),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注意事项,儿童用药谨慎、关注症状,老年人考虑基础疾病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环境因素: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温度适宜,避免长期处于干燥、粉尘多或有刺激性气体的环境中。例如,使用空气加湿器可使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有助于减轻鼻咽炎症状。对于儿童,应特别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居环境,减少过敏原和刺激物接触,降低病情发作风险。
饮食方面: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橙子、苹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这对于各年龄段患者都很重要,比如成年人长期饮酒可能刺激鼻咽部黏膜,加重炎症;儿童则应引导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盐高糖及刺激性食物摄入。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良好的作息都有助于维持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例如,儿童每天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学龄前儿童12-14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充足睡眠可增强身体抵抗力,对抗鼻咽炎。
二、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
鼻腔喷雾剂: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可减轻鼻咽部黏膜炎症、肿胀,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常用药物有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但儿童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年龄和病情调整剂量。
含漱液:使用复方硼砂含漱液等,可清洁口腔、鼻咽部,减少细菌滋生,缓解局部炎症引起的不适。对于儿童,应选择儿童专用且温和的含漱液,避免误咽。
全身用药:
抗生素:如果存在细菌感染,如明确有化脓性病变等情况,可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例如,对于成人急性细菌感染性鼻咽炎,可根据病情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儿童使用抗生素时更要谨慎,需依据体重、病情等准确用药。
抗病毒药物:若为病毒感染引起,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等,但一般病毒性鼻咽炎多为自限性,多数情况下可通过机体自身免疫力恢复,抗病毒药物使用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
三、物理治疗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黏膜炎症,改善鼻腔通气。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进行,但儿童操作时需家长协助,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具和溶液浓度,避免压力过大损伤鼻黏膜。例如,儿童可使用专门的儿童型鼻腔冲洗器,按照正确方法轻柔冲洗。
四、手术治疗
一般慢性鼻咽炎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当存在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导致鼻咽部结构异常严重影响通气和炎症控制时,可考虑手术。如腺样体肥大严重影响儿童呼吸、吞咽及听力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腺样体切除术,但手术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充分评估患儿全身情况和手术风险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慢性鼻咽炎患者在治疗中需格外注意,药物选择更需谨慎,尽量选择儿童专用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在生活护理上,要密切关注其症状变化,如鼻塞是否影响呼吸、睡眠,避免因鼻塞导致儿童呼吸困难或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同时,要注意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上呼吸道感染易诱发或加重鼻咽炎。
老年人:老年人慢性鼻咽炎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例如,使用药物时需评估对血糖、血压等的影响。生活中要更加注重保暖,避免着凉引发呼吸道感染,加重鼻咽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