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可使有家族史人群风险增加;胰岛素分泌缺陷包括β细胞功能障碍及相对不足,前者如自身免疫病或老年人群易出现,后者常见于肥胖且高热量饮食人群;胰岛素抵抗在外周组织,肥胖、年龄增长及久坐人群易有;饮食上高糖高脂长期摄入会影响糖代谢;缺乏运动使代谢率降低、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利用减少;疾病方面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肝硬化等可致血糖异常;药物中某些激素类及抗精神病药长期使用会影响糖代谢致血糖升高,不同人群受各因素影响情况不同。
胰岛素分泌缺陷
β细胞功能障碍: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若β细胞功能出现障碍,会使胰岛素分泌量绝对不足。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其受损,影响胰岛素分泌。在年龄方面,老年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衰退,相对更容易出现胰岛素分泌缺陷相关的高血糖。对于有家族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的人群,更应注意监测。
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在一些肥胖人群中较为常见,肥胖会使胰岛素抵抗增加,机体为了维持正常血糖水平,需要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但长期如此,β细胞功能逐渐受限,就会出现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的情况,进而引发高血糖。不同生活方式下,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尤其是肥胖者,患因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高血糖的风险较高。
胰岛素抵抗
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使得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作用减弱。常见于肥胖人群,脂肪细胞分泌的一些细胞因子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导致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也是一个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机体的代谢调节功能逐渐下降,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降低。有久坐不动生活方式的人群,相比经常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高血糖风险。
饮食因素
高糖高脂饮食:长期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等,会使血糖短时间内大幅升高,长期下来会影响机体的糖代谢调节机制。高脂饮食会导致肥胖,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高血糖风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如果长期保持高糖高脂饮食,都可能逐步发展为高血糖。比如儿童青少年长期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和高热量零食,成年后患高血糖的风险会增加;老年人若不注意饮食控制,同样容易因高糖高脂饮食导致血糖异常。
缺乏运动
身体活动不足: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使机体的代谢率降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从而影响血糖的代谢。例如,上班族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会增加高血糖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人群中,缺乏运动都会对血糖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儿童青少年缺乏运动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代谢调节,成年后易患高血糖;老年人缺乏运动则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代谢功能,使血糖更易失控。
疾病因素
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患者体内过多的皮质醇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的代谢速度,使血糖消耗增加,但如果同时伴有糖代谢紊乱,也可能出现高血糖。这些疾病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都可能发生,例如库欣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中青年女性中相对多见,但男性及其他年龄段也有患病可能。
其他慢性疾病:像慢性胰腺炎会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包括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从而导致血糖异常。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对葡萄糖的代谢和储存功能受损,也可能出现高血糖。不同疾病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有所差异,例如患有慢性胰腺炎的中老年人群,其胰腺功能本身随着年龄增长有一定衰退,再加上疾病影响,高血糖风险更高;而肝硬化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对血糖的影响也因个体情况不同而有差异。
药物因素
某些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会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一些抗精神病药物,也可能引起血糖紊乱。不同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比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老年患者,由于其自身的代谢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药物性高血糖;而年轻患者使用某些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