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因与感染、环境、生活方式、全身疾病等因素相关,根治措施包括一般治疗(改善环境、调整生活方式)、局部治疗(鼻腔冲洗、局部用药)、全身治疗(治疗原发病),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病因及相关因素影响
感染因素: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持续感染是常见原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因病毒感染引发急性鼻咽炎后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鼻咽炎;成年人若本身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也易受病原体侵袭引发慢性鼻咽炎。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粉尘多、化学刺激性气体多的环境中,如职业接触相关物质的人群,鼻咽部黏膜易受刺激损伤,从而增加慢性鼻咽炎发病风险;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也面临更高的患病可能。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过度饮酒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成分以及酒精都会对鼻咽部黏膜产生刺激,损伤黏膜屏障,容易引发慢性鼻咽炎;此外,缺乏锻炼、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均衡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整体免疫力,使得鼻咽部抵御病原体及外界刺激的能力下降,易患慢性鼻咽炎。
全身疾病因素:患有贫血、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机体的营养状态、代谢功能等受到影响,鼻咽部黏膜的营养供应及自身修复等功能可能出现异常,进而容易引发慢性鼻咽炎,不同基础疾病对鼻咽部影响的机制不同,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等。
根治的相关措施
一般治疗
改善生活环境:对于因环境因素致病的人群,应尽量脱离粉尘、刺激性气体环境,在污染严重天气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注意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比如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定期通风换气等。
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养成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成年人每周可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儿童则应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身体发育和免疫力提升;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为身体提供充足营养以维持鼻咽部黏膜正常功能。
局部治疗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病原体及过敏原等,减轻鼻咽部黏膜的炎症反应,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和力度,避免因不配合导致呛咳等情况,可选择儿童专用的鼻腔冲洗器具,成年人也可选择合适的冲洗装置进行规范冲洗。
局部用药:可使用复方硼砂溶液等含漱液进行含漱,能清洁口腔及鼻咽部,抑制细菌生长;对于有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等炎症表现的患者,可局部使用激素类鼻喷雾剂等,但儿童使用局部激素类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使用。
全身治疗:若存在全身疾病导致的慢性鼻咽炎,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改善全身状况,进而利于鼻咽部炎症的控制;贫血患者则需根据贫血类型和程度进行相应治疗,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纠正贫血,当全身状况改善后,鼻咽部炎症也可能随之好转。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慢性鼻咽炎患者在治疗时更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上述的鼻腔冲洗、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在使用药物时严格遵循医生建议,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病情变化,如症状是否加重、有无新的不适表现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慢性鼻咽炎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比如正在服用多种药物的老年人,使用局部或全身药物时需咨询医生,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老年人的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整体健康的维护,加强营养支持等。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慢性鼻咽炎时,治疗需格外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调整生活方式等,若必须使用药物,需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