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神经病的评估包括临床症状评估、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各有特点,需综合各项检查来准确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其中病史采集关注病程和血糖控制等,体格检查包括浅深感觉、运动功能等检查,电生理有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实验室有血糖等检测,影像学可辅助排除其他疾病。
一、临床症状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病史。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性神经病。例如,有长达10年以上糖尿病病史且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患者,发生糖尿病性神经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2.症状表现询问:关注患者是否有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灼热感等,以及运动功能方面的表现,如肌无力等。感觉异常通常从四肢远端开始,呈对称性分布,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向近端发展;运动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行走困难等。
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1.浅感觉检查
触觉:用棉签轻触患者四肢皮肤,评估其触觉敏感度。糖尿病性神经病患者可能出现触觉减退,在病情较轻时可能仅表现为对轻触的敏感度略低于正常,随着病情加重,触觉减退会更明显。
痛觉:用大头针轻刺皮肤,检查痛觉。患者可能出现痛觉过敏或痛觉减退,痛觉过敏表现为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过度,痛觉减退则是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减弱。
温度觉:用盛有温水和冷水的试管接触皮肤,评估温度觉。患者可能出现温度觉异常,如对温度的辨别能力下降。
2.深感觉检查
位置觉:被动活动患者手指或脚趾,然后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糖尿病性神经病患者可能出现位置觉减退,导致无法准确感知肢体位置。
振动觉:用振动的音叉置于骨隆起处,如内踝、外踝等,评估振动觉。患者可能出现振动觉减退,早期可能仅在较敏感的部位出现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全身多处骨隆起处的振动觉都可能减退。
3.运动功能检查:检查肌肉力量、肌张力等。肌肉力量可能减弱,肌张力可能出现异常,如肌张力降低等,这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
三、电生理检查
1.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通过刺激运动神经,记录肌肉动作电位,计算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性神经病患者的MCV可能减慢,这是因为神经髓鞘受损或轴索变性等原因导致神经传导速度降低。例如,在腕管综合征相关的糖尿病性神经病中,正中神经的MCV可能明显减慢。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刺激感觉神经,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计算传导速度。患者的SCV也常减慢,可反映感觉神经的受损情况,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性神经病有重要意义。
2.肌电图(EMG):通过插入电极记录肌肉resting电位、轻收缩及重收缩时的电活动。糖尿病性神经病患者可能出现失神经电位等异常电活动,如纤颤电位、正锐波等,提示神经源性损害。
四、实验室检查
1.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HbA1c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升高提示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而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性神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HbA1c>7%时,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2.其他血液检查:如血脂、肝肾功能等。血脂异常可能加重血管病变,进而影响神经的血液供应,导致糖尿病性神经病加重;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在糖尿病性神经病的治疗和评估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患者整体状况的影响。
五、影像学检查
1.神经影像学:如磁共振神经成像(MRI)等,可帮助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例如,通过MRI可以观察神经的形态、走行等情况,与糖尿病性神经病的神经改变进行鉴别诊断。不过,神经影像学对于糖尿病性神经病的直接诊断价值相对有限,但在排除其他疾病方面有一定作用。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性神经病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可能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在诊断时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各项检查,密切关注其血糖控制情况和神经系统症状;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身体机能下降,糖尿病性神经病的诊断中需要综合考虑其全身多系统的功能状态,在进行电生理检查等时要注意老年患者的耐受性等问题;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血糖波动可能较大,会影响糖尿病性神经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需要在不同生理阶段密切监测相关指标以准确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