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多因睡眠姿势不当等致颈部肌肉痉挛疼痛,晨起发病、活动受限,无神经受压表现,影像学无明显病理改变,以保守治疗为主;颈椎病因颈椎退变等致多种症状,分类型表现异,影像学有相应病理改变,神经根型等多先保守,脊髓型多需手术,治疗需个性化且注意特殊人群情况。
一、定义与病因
落枕:多因睡眠时颈部姿势不当,或枕头高度不合适,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过度伸展或扭曲状态,导致局部肌肉痉挛、疼痛,一般无明显的颈椎结构病理性改变,多为急性发作,好发于青壮年,生活中不良的睡眠姿势是常见诱因。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其病因包括颈椎的退行性变(随年龄增长自然发生,是最基本原因)、慢性损伤积累(如长期伏案工作、不良坐姿等)、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且有逐渐年轻化趋势,长期从事伏案工作、颈部负荷较大的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
二、症状表现
落枕:主要症状为晨起后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一般无上肢麻木、无力等神经受压表现,颈部肌肉有明显压痛,通常局部肌肉紧张但无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如肌力下降、反射异常等。
颈椎病:症状多样,根据病理类型不同表现各异。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脊髓型颈椎病可出现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有踩棉花感等,病情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出现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有头晕、眼花、心动过速等交感神经症状。
三、影像学检查差异
落枕:影像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颈椎X线片等可能显示颈椎生理曲度轻度改变,但无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理性改变。
颈椎病:X线片可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能更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情况;磁共振成像(MRI)可直观显示脊髓、神经、椎间盘等组织的病变情况,如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等。
四、治疗原则
落枕:以保守治疗为主,可通过热敷、按摩(手法要轻柔,避免加重损伤)、针灸等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一般经短期治疗可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睡眠姿势可预防复发。
颈椎病: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治疗。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先采用保守治疗,如牵引、理疗、药物辅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等;脊髓型颈椎病多需手术治疗,以免病情进行性加重导致严重后果。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要注意避免颈部过度活动等加重病情的因素。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患颈椎病,要更谨慎选择治疗方式,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儿童患颈椎病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因素或特殊不良姿势有关,需格外注意纠正不良姿势,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且要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