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非手术适用于无或轻度移位情况,用石膏等外固定;手术用于明显移位等情况,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镜辅助手术;术后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儿童患者治疗需谨慎,老年患者要抗骨质疏松及考虑全身状况,康复循序渐进。
方法:主要包括石膏或支具外固定。通过外固定限制膝关节的活动,使骨折端保持相对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复位情况和愈合进程。
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骨折存在明显移位,如骨折塌陷>2mm、劈裂移位>5mm、关节面台阶>2mm,或者合并有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比如年轻患者骨折移位明显,为了恢复膝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需要进行手术。
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大多数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通过切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骨折端,将骨折块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例如使用解剖型钢板来恢复胫骨平台的解剖结构。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对于一些简单的胫骨平台骨折,可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和内固定。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关节镜可以清晰观察关节内结构,辅助进行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操作。
术后康复
早期康复(术后1-6周):术后早期主要是促进骨折愈合和防止膝关节粘连。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即腿部肌肉用力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每天多次,每次持续数秒,反复进行。同时可以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期康复(术后6-12周):此时骨折处有一定程度的愈合,可以开始进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可以在支具保护下部分负重行走,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程度。
后期康复(术后12周以后):当骨折愈合良好后,加强膝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同时进行步态训练,逐步恢复正常行走功能,还可以进行一些平衡和肌力强化训练,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下肢的功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胫骨平台骨折在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不仅要考虑骨折的复位和固定,还要注意避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一般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如能通过石膏外固定达到较好的复位效果则首选保守治疗。如果需要手术,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内固定材料,术后康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儿童膝关节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复查。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等疾病,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常规的骨折处理外,要注意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手术治疗时要考虑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术后康复要更加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移位或影响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