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需注重伤口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并观察情况;开展分阶段康复锻炼,早期简单活动、中期增活动度和力量、后期全面锻炼;注意日常生活活动限制与姿势调整;定期按节点复查,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保障膝关节恢复良好。
一、术后伤口护理
1.保持清洁干燥
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清洁,避免沾水,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一般来说,术后1-2天会进行首次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由于其皮肤娇嫩,更要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防止感染。儿童的伤口愈合相对较快,但感染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旦发现伤口有异常,如红肿范围扩大、有脓性分泌物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2.观察伤口情况
密切关注伤口的颜色、渗液等情况。正常的伤口在术后初期可能会有少量渗血,随后渗液逐渐减少。如果伤口出现异常渗液增多,颜色变为脓性,或者伴有发热等症状,可能提示伤口感染,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二、康复锻炼
1.早期锻炼
术后早期(一般术后1-2天)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动作,如脚趾的屈伸活动、踝关节的泵式运动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的柔韧性和恢复能力,早期锻炼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以提高其配合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伤口愈合。
术后1-2周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但角度不宜过大,一般从30°-60°开始逐渐增加。例如,患者可以平躺在床上,缓慢地弯曲膝关节,再伸直,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3-4次。
2.中期锻炼
术后2-6周,康复锻炼的重点是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和股四头肌的力量。可以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患者平躺在床上,伸直膝关节,将腿抬高15-20厘米,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次。同时,可以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伸角度,如增加到90°-120°左右。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膝关节疾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更加谨慎,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锻炼计划。
3.后期锻炼
术后6周以后,可进行更全面的康复锻炼,包括膝关节的旋转活动、步态训练等。步态训练要从缓慢行走开始,逐渐增加行走的速度和距离。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在康复锻炼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女性患者如果在术后有体重管理方面的需求,合理的康复锻炼结合适当的饮食控制有助于更好地恢复。
三、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活动限制
在术后的3-6个月内,要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膝关节受到过度的外力冲击,上下楼梯时要缓慢,尽量使用扶手。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看护,避免其进行危险的活动,如在playground上进行激烈的奔跑、攀爬等。有肥胖病史的患者,要注意减轻体重,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影响恢复。
2.姿势调整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屈膝久坐。坐着时要保持膝关节与髋关节处于同一水平,可在脚下垫一个小凳子,使膝关节略高于髋关节。站立时要保持身体直立,双肩放松,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上。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姿势不良的人群,术后更要注意纠正这些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姿势。
四、定期复查
1.复查时间
一般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等时间节点需要进行复查。通过复查可以了解膝关节的恢复情况,如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例如,术后1个月的复查主要是查看伤口愈合情况、膝关节的基本恢复状况;术后3个月的复查可能会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如膝关节X线检查,以观察髌骨的位置等情况。
2.复查项目
复查项目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体格检查主要是检查膝关节的活动范围、稳定性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等,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膝关节内部的结构恢复情况,如髌骨的对位情况、关节软骨的恢复情况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由于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复查时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与膝关节恢复的相互影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