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有特定血糖指标范围,常见口渴多饮、易饥饿食量增加、疲劳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不同人群如肥胖者、有家族糖尿病史者、老年人、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表现有差异,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血糖,确诊后一般人群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干预,特殊人群需更密切监测及相应干预以延缓向糖尿病进展。
一、血糖指标情况
糖尿病前期主要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还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状态。其中关键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中的相关指标。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一般是3.9-6.1mmol/L,当空腹血糖处于6.1-7.0mmol/L时,就处于空腹血糖受损的状态;而糖耐量试验中,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是小于7.8mmol/L,当这个值在7.8-11.1mmol/L时,属于糖耐量减低。例如,有研究发现,处于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状态的人群,比血糖完全正常的人群未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要高很多。
二、常见症状表现
(一)口渴多饮
由于血糖升高会使血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患者出现口渴的感觉,进而饮水量增多。但这种口渴可能比较顽固,单纯增加饮水量往往不能完全缓解。比如一些糖尿病前期患者会发现自己比平时喝更多的水,还是感觉口干。
(二)易饥饿、食量增加
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身体处于能量缺乏的状态,就会让人产生饥饿感,从而食量增加。不过,吃了东西后可能很快又有饥饿感,这是因为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血糖提供能量。例如有的患者会发现自己比以前能吃,但还是很快就觉得饿。
(三)疲劳乏力
因为葡萄糖不能正常进入细胞被氧化供能,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所以患者会经常感觉疲劳、没力气,即使经过适当休息也难以缓解。比如原本能轻松完成的工作,现在会感觉很疲惫,容易劳累。
(四)皮肤瘙痒
高血糖环境可能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尤其是外阴部位等容易潮湿的地方更易发生瘙痒。一些糖尿病前期患者会出现皮肤莫名瘙痒的情况,尤其是在夜间可能瘙痒会加重,影响睡眠。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表现差异
(一)肥胖人群
肥胖是糖尿病前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群中发生糖尿病前期的比例相对较高。肥胖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使得血糖调节出现问题,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可能还会伴有血脂异常等情况,比如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等,而且肥胖人群出现上述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因为肥胖本身会加重机体的代谢负担,进一步影响血糖等指标的调节。
(二)有家族糖尿病史人群
这类人群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糖尿病易感性,所以在相同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下,更容易出现糖尿病前期症状。他们可能在相对较年轻的时候就出现口渴、疲劳等症状,而且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无家族史人群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血糖情况。
(三)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胰岛素分泌功能可能下降,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降低,所以老年人出现糖尿病前期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有的老年人可能只是表现为轻微的乏力、视力模糊等,容易被忽视。而且老年人如果出现糖尿病前期,在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等与年轻人不同。比如在饮食控制方面,要兼顾营养需求和血糖控制,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等。
(四)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人群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身体的代谢率较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容易出现血糖调节异常,进而出现糖尿病前期症状。他们可能除了有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肌肉力量下降等情况,而且由于运动少,体重容易增加,进一步加重糖尿病前期的风险。
四、发现症状后的应对措施
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类似糖尿病前期的症状,首先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一旦确诊,对于不同人群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一般人群,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增加蔬菜、全谷类食物等的摄入;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保持健康的体重,通过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对于有家族糖尿病史、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外,可能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以延缓向糖尿病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