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有全身感染表现(发热、全身不适)、心脏相关表现(心脏杂音改变、心力衰竭)、栓塞表现(脑栓塞、肺栓塞及其他部位栓塞)、周围体征(瘀点、Osler结节、Janeway损害),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患者各表现有相应特点差异。
全身不适:患者常感疲倦、乏力、肌肉酸痛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表现略有不同,比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将乏力等不适与劳累相混淆,但经过休息后仍不能缓解。
心脏相关表现
心脏杂音改变:原本存在的心脏杂音可能发生变化,如杂音性质改变、强度增强或出现新的杂音。这是由于感染导致瓣膜病变加重,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所致。不同年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差异,儿童心脏处于发育阶段,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对其心脏杂音影响可能更显著;成年女性如果有妊娠等特殊情况,心脏负荷改变可能使杂音变化特点与非妊娠女性有所不同。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其原有的心脏杂音基础不同,感染后杂音改变情况也会相应不同。
心力衰竭:可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左心衰竭时患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端坐呼吸等;右心衰竭时可出现下肢水肿、肝大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心力衰竭表现可能不典型,常以拒食、烦躁、呼吸急促等为主要表现;老年患者由于心功能储备差,心力衰竭发生时症状可能更重且恢复相对困难。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高盐饮食者可能更容易在发生心力衰竭时出现水肿等表现加重的情况;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高,且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
栓塞表现
脑栓塞: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偏瘫、失语等。不同年龄患者脑栓塞后的预后和恢复情况不同,儿童脑栓塞后由于脑组织可塑性强,部分患者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也可能遗留长期神经系统后遗症;老年患者脑栓塞后恢复相对困难,且再次发生栓塞的风险较高。女性患者如果有内分泌等特殊情况,可能对脑栓塞后的恢复有一定影响。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发生脑栓塞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且病情可能更复杂。
肺栓塞:表现为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不同性别患者肺栓塞表现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年龄因素会产生影响,老年患者肺栓塞时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作而被忽视;生活方式中长期卧床等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更高,如长期制动的骨折患者等,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时更易并发肺栓塞。
其他部位栓塞:如肾栓塞可出现腰痛、血尿等;脾栓塞可出现左上腹疼痛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患者,栓塞发生在不同部位时的表现各有特点,但总体都是由于感染产生的赘生物脱落随血流栓塞相应部位血管所致。
周围体征
瘀点:多见于皮肤、口腔黏膜等部位,呈红色小点,压之不褪色。不同皮肤状态的患者瘀点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如皮肤干燥者瘀点可能更易显现;口腔卫生状况差的患者口腔黏膜瘀点可能与其他口腔病变混淆,但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导致的瘀点多无疼痛等其他口腔病变的伴随症状。
Osler结节:为指(趾)垫出现的豌豆大小的红紫色疼痛性结节,常见于亚急性患者。不同年龄患者Osler结节的出现率和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相对较少出现Osler结节;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状况变化,Osler结节的表现可能与非妊娠女性有所不同。
Janeway损害:主要位于手掌和足底,呈无痛性出血红斑。其发生与感染导致的血管炎等有关,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的患者手掌和足底皮肤状态不同,可能影响Janeway损害的观察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