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约使20%-35%患者发病,有多种遗传方式;病毒等感染可直接或通过免疫反应损伤心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因自身抗体攻击心肌致病,女性发病率相对高;长期大量饮酒、某些药物等中毒因素可损害心肌;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代谢紊乱也会影响心肌结构和功能,不同因素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有不同表现。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引起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柯萨奇B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等都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相关。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的炎症、坏死和凋亡,同时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例如,柯萨奇B病毒感染后,病毒在心肌细胞内复制,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启动免疫应答,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引起心肌的慢性炎症,长期炎症刺激可使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逐渐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感染的年龄差异可能有不同表现,儿童和青少年感染病毒后发生扩张型心肌病的风险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的强弱等因素有关,而成年人感染后也可能因个体免疫状态等差异引发疾病。
非感染性炎症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心肌,导致扩张型心肌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攻击心肌组织,引起心肌的炎症和损伤,进而影响心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性别有一定关系,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自身免疫调节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其发病过程与自身免疫反应的持续存在和对心肌的持续损伤密切相关,病史中可能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表现,如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红斑、关节疼痛等症状。
中毒因素
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中毒因素之一。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细胞膜功能等。长期饮酒的人群中,酒精对心肌的慢性毒性作用逐渐积累,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扩大。饮酒的生活方式是关键因素,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一定量(如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60g,女性超过30g,持续5年以上),就可能增加患扩张型心肌病的风险。年龄方面,长期饮酒的成年人更容易受到酒精对心肌的损害,随着饮酒时间的延长和摄入量的增加,发病风险逐渐升高。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心肌损伤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如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等),阿霉素可通过产生氧自由基等机制损伤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的结构和功能。药物中毒的发生与用药史密切相关,使用具有心肌毒性的药物时,需要关注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儿童由于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使用可能导致心肌损伤的药物时更易出现不良反应,从而增加患扩张型心肌病的风险。
代谢紊乱因素
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影响心肌功能,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可导致心肌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长期可引起心肌肥厚、扩大,进而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心肌收缩力减弱,也可能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紊乱与年龄有关,老年人甲状腺功能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心肌病变。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代谢紊乱,高血糖状态可损伤心肌微血管和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长期糖尿病可增加患扩张型心肌病的风险。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因素都会影响心肌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其发生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能性相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