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有多种症状表现,心力衰竭相关有活动后或休息时呼吸困难、乏力;心律失常相关有心悸等;体循环淤血相关有下肢等部位水肿、右上腹不适胀痛等。儿童患者少见但进展快,有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且对药物耐受性差。体征有心界扩大、心音减弱等,超声心动图可辅助诊断。
呼吸困难:是扩张型心肌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气短,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会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肺循环淤血所致。例如,患者在日常轻微活动,像快走、爬楼梯后就感觉气不够用,需要停下来休息,随着病情发展,可能晚上睡觉躺平后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必须坐起来才能缓解。
乏力:由于心脏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年轻人可能原本能轻松完成的运动,现在做起来很吃力,老年人则可能连日常的穿衣、洗漱等简单活动都感觉疲惫不堪。
心律失常相关表现:
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心悸,自己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不规律,有的患者会描述心脏“漏跳一拍”或者心跳加快、变慢等情况。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的病变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儿童患者如果患扩张型心肌病出现心律失常,可能会表现为玩耍时突然出现精神不佳、心跳异常等情况;老年患者则可能在原有心脏病基础上,心律失常症状更加明显,且可能因为心律失常导致头晕等不适。
体循环淤血相关表现:
水肿:多见于下肢,表现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这是因为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比如患者早上起床时可能发现脚踝部位有水肿,按压有凹陷,下午活动后水肿可能会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出现水肿可能不太容易被发现,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下肢等部位;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水肿情况可能需要更细致的监测。
肝脏肿大:可出现肝脏淤血肿大,导致右上腹不适、胀痛等。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触及肿大的肝脏,肝功能也可能出现异常。肝脏肿大是体循环淤血的一个重要体征,对于有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定期检查肝脏情况很重要,不同年龄的患者肝脏肿大后的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患者肝脏肿大可能会影响其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等情况。
不同人群的特点
儿童患者: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病,病情进展可能较快。临床表现除了上述的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还可能伴有生长发育迟缓。这是因为心脏功能不全影响了全身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了儿童的营养供应和生长发育过程。儿童患者的心律失常表现可能也不太典型,需要借助心电图等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会使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更加复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心力衰竭和冠心病,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与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等情况相互交织,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而且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
体征表现
心脏体征:
心界扩大:通过心脏听诊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心界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可清晰看到心脏各腔室扩大的情况。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心界扩大都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一个重要体征,儿童患者心界扩大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干预。
心音减弱: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由于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心音传导受到影响,所以心音会显得低钝。不同年龄的患者心音减弱的表现可能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心肌病变导致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