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多方面观察,包括一般状况(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肾功能相关指标(尿量、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发症(心血管、肺部、肾性骨病、消化系统)、营养状况(体重、蛋白质-能量代谢),以监测病情及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一、一般状况观察
生命体征:
体温: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功能减退,机体代谢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感染等情况,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异常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段患者对体温变化的耐受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更需频繁监测。
脉搏: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等。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等,可导致心律失常,表现为脉搏异常。
呼吸:留意呼吸的深度、频率等。当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可表现为深而快;同时,患者可能因贫血等原因出现呼吸加快等情况。
血压: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需监测血压变化,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可加重肾损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血压控制目标有所差异,一般成人降压目标为<130/80mmHg,而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但需综合考虑。
意识状态:关注患者的意识清晰度、定向力等。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因尿毒症毒素蓄积等原因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
二、肾功能相关指标观察
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尿量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少尿(<400ml/24h)或无尿(<100ml/24h)提示肾功能进一步恶化。不同年龄儿童尿量有不同标准,如婴儿正常尿量为400-500ml/24h,幼儿为500-600ml/24h等,需根据年龄判断尿量是否正常。
血肌酐、尿素氮:定期监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了解肾功能损害程度。血肌酐、尿素氮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主要指标,其水平升高提示肾功能减退,且随着病情进展,指标会进行性升高。
三、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观察
血钾:密切监测血钾水平,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可引起肌无力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血钾异常的耐受不同,儿童高钾血症可能更易出现严重后果。
血钠:观察血钠浓度,低钠血症(血钠<135mmol/L)可引起乏力、恶心等,高钠血症(血钠>145mmol/L)可导致口渴、烦躁等。
血钙、血磷: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钙磷代谢紊乱,低钙血症(血钙<2.2mmol/L)可引起手足抽搐等,高磷血症(血磷>1.45mmol/L)可导致皮肤瘙痒等。需监测血钙、血磷水平,并观察相关临床表现。
酸碱平衡:监测血气分析等指标,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表现为pH降低、碳酸氢根降低等,可出现呼吸深快等代偿表现。
四、并发症观察
心血管并发症:
心力衰竭: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痰(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水钠潴留、贫血等原因,易发生心力衰竭,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
高血压脑病:关注患者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提示可能出现高血压脑病,需及时处理。
肺部并发症:观察有无肺部感染征象,如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慢性肾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肺部感染。
肾性骨病:留意患者有无骨痛、骨骼畸形等表现,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观察骨骼相关症状。
消化系统并发症:观察有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异味等情况,慢性肾衰竭患者消化系统受累较常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
五、营养状况观察
体重:定期测量体重,了解患者营养状况及液体平衡情况。体重突然增加提示可能有水钠潴留,体重进行性下降提示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代谢:观察患者的肌肉量、皮肤状态等,了解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需关注其营养摄入及代谢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