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是常见乳腺良性疾病,与内分泌失调相关,好发于中年妇女等。表现为乳房疼痛及肿块,检查方法有超声、钼靶X线、MRI等,治疗包括心理疏导、生活调整、药物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乳腺囊性增生是什么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本质上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及复旧不全导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其发病与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好发于中年妇女,青少年和绝经后妇女也可出现。
二、乳腺囊性增生的表现
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可向同侧腋窝或肩背部放射,部分患者表现为乳头疼痛。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而波动。
乳房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肿块形态不一,呈片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状为多见。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三、乳腺囊性增生的检查方法
乳腺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乳腺内的囊性及实性肿块,能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对乳腺囊性增生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对人体无创伤,可重复检查。
乳腺X线摄影(钼靶X线):对于检出乳腺内的钙化灶有较高价值,乳腺囊性增生在钼靶X线上可表现为片状、结节状或弥漫性密度增高影等,但对于年轻、致密型乳腺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囊性增生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对于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难以鉴别的病变,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但由于检查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四、乳腺囊性增生的治疗
心理疏导:由于乳腺囊性增生与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如长期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可能会加重病情,所以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例如,对于因工作压力大导致乳腺囊性增生的女性,建议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学会放松,可通过听音乐、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生活调整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对乳腺囊性增生的恢复有一定帮助。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例如,可多吃西兰花、苹果等,避免过多食用炸鸡、蛋糕等食物。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可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增强体质,缓解乳腺囊性增生相关症状。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可选用中药或中成药,如逍遥散、乳癖消等,这些药物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作用,可缓解乳房疼痛和肿块等症状。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乳腺囊性增生多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有关,一般随着年龄增长,体内激素水平逐渐稳定,部分可自行缓解。但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同时,要避免滥用含有激素的保健品或化妆品,穿着合适的内衣,避免过紧。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乳腺囊性增生可能会加重。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密切观察乳房情况。一般产后随着哺乳等生理变化,部分症状可能会改善,但仍需关注乳房有无异常变化。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发生乳腺囊性增生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出现。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哺乳习惯,避免乳汁淤积,防止引发乳腺炎等其他乳腺疾病。若出现乳房疼痛等不适,可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但需注意方法正确,避免过度挤压乳房。
绝经期女性: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乳腺囊性增生有逐渐缓解的趋势,但仍不能放松警惕。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因为绝经期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对增加,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