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包括详细采集病史,关注水肿、血尿、高血压等表现;体格检查观察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肾区等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尿液、血液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血常规等;影像学检查行肾脏B超;必要时行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类型等,综合多方面信息来明确诊断以制定合适方案。
一、病史采集
1.一般信息
详细询问患儿的年龄、性别,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性别一般无特殊倾向性差异,但不同性别可能与某些遗传相关的肾脏疾病有关联。了解患儿的生活方式,如是否有长期劳累、感染等情况,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或加重肾脏疾病。
询问病史,包括既往是否有感染史,如链球菌感染等,因为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是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前驱因素之一;是否有其他系统疾病史,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可能累及肾脏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
2.临床表现
关注患儿是否有水肿,水肿的部位、程度及变化情况,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水肿可从眼睑、颜面开始,逐渐波及全身;有无血尿,包括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可呈洗肉水样等;有无高血压,测量患儿血压,儿童正常血压有相应的年龄阶段标准,若血压持续高于同龄儿童正常范围需考虑高血压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二、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
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增长是否落后于同龄儿童。
检查营养状况,慢性疾病可能导致患儿营养摄入不足或消耗增加,出现营养不良表现。
2.肾脏相关体征
检查肾脏区域,有无肾区叩击痛,肾区叩击痛提示肾脏可能有炎症等病变;观察有无高血压相关体征,如眼底改变等,高血压可导致眼底血管病变。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
尿蛋白检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尿常规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可评估蛋白尿的严重程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0.15g为异常。
尿沉渣镜检,可见红细胞,多为肾小球源性红细胞,还可能有管型,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这些管型的出现有助于判断肾小球病变。
尿蛋白电泳:可区分蛋白尿是肾小球性还是肾小管性等,肾小球源性蛋白尿以中大分子蛋白为主。
2.血液检查
肾功能检查:
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早期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下降,Scr和BUN可升高,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eGFR,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儿童不同年龄阶段eGFR有正常范围,若eGFR低于正常范围提示肾功能受损。
血常规:观察有无贫血,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由于肾功能受损,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等原因可出现肾性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等。
血生化:检测血浆白蛋白,若有大量蛋白尿,可出现血浆白蛋白降低,导致低蛋白血症;检测血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常伴有血脂异常,如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等。
自身抗体等检查:如怀疑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需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以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检测链球菌感染相关指标,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等,若ASO升高提示近期有链球菌感染史,可能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相关。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肾脏B超检查,可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肾脏可能出现体积改变,如早期肾脏体积可正常或增大,晚期可缩小,实质回声增强等。
五、肾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
1.适应证
当临床诊断不明确,如难以区分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进展较快,需要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考虑为遗传性肾小球疾病等情况时,可考虑肾活检病理检查。
2.意义
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肾小球病变的病理类型,如微小病变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类型,以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为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儿童进行肾活检时需充分评估风险,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进行,同时要考虑儿童的配合度等因素。
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来明确诊断,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和监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