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心肌病是长期大量饮酒致心肌病变的扩张型心肌病特殊类型,病因是长期过量饮酒,发病机制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损害心肌等有关,早期表现轻微,进展期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表现,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首要戒酒并对症治疗,预后视病情阶段等而异,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青少年、老年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主要是长期过量饮酒,一般来说,每日饮酒量折合乙醇量超过80g,持续10年以上者,发生酒精心肌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不同个体对酒精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部分人可能在相对较低的饮酒量和较短的饮酒时间后就出现心肌损害。
发病机制: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还会干扰心肌细胞的钙代谢,引起心肌细胞内钙超载,进一步损伤心肌;同时,酒精还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心肌自身免疫损伤等,最终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心悸、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容易被忽视。此时若能及时戒酒,心肌功能有可能部分恢复。
进展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心力衰竭的相关表现,如活动后气短、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乏力加重等。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头晕,严重时可出现晕厥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酒精心肌病的表现可能被掩盖或与其他疾病的表现相混淆;年轻患者可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出现较为明显的心肌功能受损表现。男性患者由于饮酒相对较多,患酒精心肌病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女性长期大量饮酒同样会面临患病风险。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酒史,包括饮酒的种类、每日饮酒量、饮酒持续时间等。这对于诊断酒精心肌病非常关键,因为明确的长期大量饮酒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心脏扩大、心率异常、肺部啰音、下肢水肿等体征。例如,心脏听诊可能闻及心音低钝、心律失常等。
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心房颤动等,还可能有ST-T改变等心肌缺血样表现。
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心肌收缩功能减退的表现,早期可能仅有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随着病情进展出现收缩功能减退。
心肌酶学检查: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肌酶轻度升高,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等轻度升高,但一般不如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明显。
心内膜心肌活检:必要时可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可见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等改变,但由于是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高度提示酒精心肌病但诊断不明确时才考虑进行。
治疗及预后
治疗:首要的治疗措施是严格戒酒,这是阻止病情进展的关键。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出现心力衰竭时,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水肿、减轻心脏负荷;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改善心肌重构;出现心律失常时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预后: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严格戒酒,部分患者的心肌功能可以得到改善,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病情已经进展到较严重的阶段,出现明显的心力衰竭等表现,预后则相对较差,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预后也有差异,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预后可能更差;年轻患者如果能及时戒酒并接受规范治疗,预后相对较好。男性患者在戒酒等规范治疗后,若能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预后也会有所改善,但如果不能严格戒酒,病情容易反复,影响预后。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长期大量饮酒不仅会导致自身患酒精心肌病,还会严重影响胎儿的发育,可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等严重的出生缺陷,所以孕妇必须严格戒酒,避免因饮酒对自身和胎儿造成双重危害。
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酒精对其心肌等器官的损害更为严重,应绝对避免饮酒,家长要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饮酒的危害,防止因饮酒导致酒精心肌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酒精心肌病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谨慎使用药物。同时,老年患者戒酒的依从性可能相对较差,家属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监督,帮助老年患者严格戒酒,以促进病情的改善和预后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