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与肾炎均有不同症状表现,肾结石有肾区疼痛(包括隐痛、胀痛及活动后加重的肾绞痛并放射)、血尿(肉眼或镜下)、排尿异常(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肾炎急性期以急性肾小球肾炎为例有血尿、水肿(从眼睑颜面部始)、高血压、蛋白尿,慢性肾炎有水肿(轻重不一、持续或反复发作)、高血压、蛋白尿血尿持续及肾功能损害表现,不同人群患病表现有别,特殊人群如孕妇患相关疾病需特殊处理。
肾结石与肾炎均有不同症状表现,肾结石有肾区疼痛(包括隐痛、胀痛及活动后加重的肾绞痛并放射)、血尿(肉眼或镜下)、排尿异常(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肾炎急性期以急性肾小球肾炎为例有血尿、水肿(从眼睑颜面部始)、高血压、蛋白尿,慢性肾炎有水肿(轻重不一、持续或反复发作)、高血压、蛋白尿血尿持续及肾功能损害表现,不同人群患病表现有别,特殊人群如孕妇患相关疾病需特殊处理
1.疼痛
肾区疼痛:多数患者会出现肾区隐痛或胀痛,当结石活动引起输尿管梗阻时,可出现肾绞痛,疼痛非常剧烈,呈刀割样,常突然发作,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等部位,男性还可能放射至阴囊或睾丸,女性则可放射至大阴唇附近,这种疼痛往往难以忍受,患者常辗转不安。例如,一些肾结石患者在活动后结石位置移动,刺激输尿管,引发剧烈的肾绞痛。
疼痛与活动的关系:活动后疼痛可能会加重,因为活动会促使结石在肾脏或输尿管内移动,进一步刺激尿路黏膜。
2.血尿
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结石可损伤尿路黏膜,导致血尿。有的患者可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更多的患者是在显微镜下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血尿的严重程度与结石对尿路黏膜的损伤程度有关,一般来说,结石越小,对黏膜的损伤可能越轻,但血尿可能越明显,因为小结石更容易移动,频繁刺激黏膜;而大结石相对固定,对黏膜的损伤可能相对局限,但血尿程度可能相对较轻。
3.排尿异常
尿频、尿急:如果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或结石刺激膀胱黏膜,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而尿急是指有尿意时迫不及待需要排尿。例如,当肾结石伴有膀胱炎时,炎症刺激膀胱,导致膀胱频繁收缩,引起尿频、尿急。
排尿困难:较大的肾结石或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可能导致尿路梗阻,影响尿液排出,出现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费力、尿线变细等。尤其是双侧尿路梗阻时,可能出现无尿的严重情况。
肾炎的症状
1.急性期肾炎(以急性肾小球肾炎为例)
血尿:与肾结石血尿类似,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可为全程血尿,颜色可呈洗肉水样。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晨起时可能发现眼睑水肿,同时伴有血尿。
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所致。儿童患者可能更明显地出现眼睑水肿,因为儿童的组织疏松,更容易出现水肿表现。
高血压:部分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尤其是儿童急性肾炎患者中,约80%会出现高血压。血压可呈轻度至中度升高,一般与水肿程度呈正相关,水肿减轻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蛋白尿:尿中可出现蛋白尿,轻度蛋白尿时,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严重时可出现大量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
2.慢性肾炎
水肿:水肿程度可轻可重,一般不如急性期明显,但会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水肿部位可在眼睑、下肢等,活动后或下午下肢水肿可能加重,早晨起床时眼睑水肿可能相对减轻。
高血压:多数慢性肾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血压持续升高可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高血压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尤其是在血压波动较大时更明显。
蛋白尿、血尿:蛋白尿和血尿可持续存在,蛋白尿程度一般为轻度至中度,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血尿的发作可能与感染、劳累等因素有关。
肾功能损害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腰酸、食欲减退等,后期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例如,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体内毒素积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恶心等不适。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出现肾结石或肾炎症状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儿童肾炎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水肿和高血压,且病情变化较快;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肾炎的症状可能与平时有所不同;长期高蛋白饮食、饮水量少的人群更容易患肾结石;有基础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肾炎症状时,病情可能更复杂,进展可能更快。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合并肾结石或肾炎,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因为药物使用受到限制,更多依赖非药物干预来缓解症状,如适当增加饮水量、调整体位等,同时要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