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包括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心肌病;继发性有缺血性、酒精性、围生期、药物性、内分泌性心肌病等。不同人群心肌病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心肌病病因多样且需关注生长等;老年心肌病缺血性等常见且常伴基础病,治疗要控基础病等;女性围生期等心肌病有其特点,需相应注意休息、监测及心理调节等。
一、心肌病的定义
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由不同病因引起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可局限于心脏本身,也可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部分表现,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和(或)心律失常。
二、心肌病的分类
(一)原发性心肌病
1.扩张型心肌病
病理特点: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心室腔扩大,心肌变薄,心肌收缩力减弱。
发病情况: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等有关。在各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还可出现心律失常,部分患者可发生栓塞或猝死。
2.肥厚型心肌病
病理特点:以心室非对称性肥厚为解剖特点,可累及室间隔,使心室腔变小。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发病情况:常有明显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多见于青、中年,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表现,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3.限制型心肌病
病理特点:以心室壁僵硬增加、舒张功能受限为特征。心室充盈受限,心房扩大。
发病情况:在我国较为少见,病因多样,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各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还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等体循环淤血表现。
(二)继发性心肌病
1.缺血性心肌病
病理特点: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心肌长期缺血、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逐渐扩大和收缩功能下降。
发病情况:有明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多见于中、老年人。
临床表现:有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如心绞痛等,同时伴有心力衰竭和(或)心律失常等心肌病表现。
2.酒精性心肌病
病理特点: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心肌病变,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间质纤维化。
发病情况: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每日摄入乙醇量>125ml,持续10年以上)的人群易患。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心力衰竭表现,如呼吸困难、水肿等,戒酒可能使病情有所改善。
3.围生期心肌病
病理特点:发生在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内的心肌病,心肌病变与其他心肌病类似。
发病情况:多见于经产妇,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营养缺乏等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症状,可伴有心律失常,病情严重程度不一。
4.药物性心肌病
病理特点: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引起的心肌损害,导致心肌功能异常。
发病情况:与使用特定药物有关,不同药物引起心肌病的机制不同。有明确的药物使用史。
临床表现:取决于所使用的药物及心肌损害的程度,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表现,停用相关药物后部分患者病情可改善。
5.内分泌性心肌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
病理特点:甲状腺素过多导致心肌代谢紊乱,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等。
发病情况: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不佳的患者。
临床表现: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高代谢症状外,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心肌病表现。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
病理特点:甲状腺素缺乏引起心肌黏液性水肿等病变,心肌收缩力减弱。
发病情况: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
临床表现: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低代谢症状,如畏寒、乏力等,同时伴有心力衰竭等心肌病表现。
三、不同人群心肌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心肌病
1.特点
儿童心肌病病因可能与遗传、先天性因素、感染等有关。例如,一些遗传性心肌病在儿童期就可能表现出症状,如肥厚型心肌病在儿童中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可能由病毒感染等引起,起病相对较急,心力衰竭症状可能较为突出。
2.注意事项
儿童心肌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心肌病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在治疗方面,应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对儿童心脏有明显毒性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对于营养缺乏可能导致的心肌病患者,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二)老年心肌病
1.特点
老年原发性心肌病中,缺血性心肌病较为常见,因为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可能与衰老、心肌纤维化等因素有关,起病隐匿,心力衰竭症状可能逐渐加重。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会增加心肌病的复杂性和治疗难度。
2.注意事项
老年心肌病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在治疗心肌病时,要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适当运动(根据心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低盐低脂饮食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三)女性心肌病
1.特点
围生期心肌病主要发生在女性,与妊娠和分娩有关。在一些内分泌性心肌病中,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心肌病相对常见,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可能高于男性。
肥厚型心肌病在女性中的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部分女性患者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同样需要重视。
2.注意事项
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在产后要密切观察心脏功能变化,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对于甲状腺功能相关的心肌病女性患者,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规范治疗甲状腺疾病。女性在患病期间要注意心理调节,因为疾病可能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